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007年,长虹总投资近60亿元的虹欧等离子面板项目正式动工。而等离子面板迟迟未能正式量产,四川虹欧于2008年7月底进行试生产,直到2010年1月才正式量产。
但出人意料的是,被长虹重视的等离子电视并未受到市场追捧,相反的,液晶电视开始占据彩电市场主流位置。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称:“事实上,等离子电视在显示色彩的饱和度、动态图像的响应速度等方面,相对于液晶电视都有一定的优势。但从五六年前开始,彩电市场便迈入了4K超清分辨率时代,等离子电视显示技术没有办法做到4K超高清分辨率,所以就被彩电市场淘汰了。”
2013年开始,松下、三星、LG等多家彩电品牌宣布退出等离子电视领域,而长虹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四川长虹发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其实现净利润仅3111.65万元,同比下滑91.59%。紧接着,四川长虹公布的2009年半年报显示,其200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仅3004.33万元,同比下滑22.56%。2011-2014年间,虹欧公司亏损超过20亿元。
2014年11月,四川长虹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绵阳达坤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绵阳达坤)转让持有的虹欧公司61.48%股权,交易价格为6420万元。
至此,长虹豪赌等离子电视宣告失败。
产业战略多次更迭,艰难转型效果不佳
此后,长虹的电视业务占比逐渐萎缩,至2018年,在四川长虹833.85亿元的总营收中,电视业务营收132.6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15.91%。为提振市场空间,长虹在电视业务上多方布局。
2013年,长虹选择进军人工智能赛道,推出“家庭互联网”战略;2014年,长虹正式开启了人工智能战略,两年后,长虹的首款人工智能电视问世。紧接着,2017年,长虹又成立了国内家电行业的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可以看出,长虹在人工智能电视领域的布局比其他传统彩电品牌更为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