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回望硅谷2018:“量产”独角兽、区块链泡沫退潮

2018-12-27 09:09:58    钛媒体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回望硅谷2018:“量产”独角兽、区块链泡沫退潮 | 2018·大复盘)

回望硅谷2018:“量产”独角兽、区块链泡沫退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硅谷的2018年,荣耀依旧,又矛盾丛生。

从一级市场整体来看,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风险投资额极高,总计达843亿美金,不出意外又会打破纪录。Drop Box、DocuSign、AppNexus等独角兽上市及大型退出,也让忙活了数年的VC们松了一口气。

然而故事换个角度讲,这也是马太效应愈加凸显的一年。

Mega fund(巨型基金)吸纳了大量资本;5000万美元以上的融资交易,占总融资额的半数以上。

当这一年走向尾声时,生物医药赛道凭借耀眼的IPO成绩站在聚光灯下、区块链泡沫退潮、AI走向实体应用,经历了这一切的VC们,如何看待硅谷的2018?钛媒体对话了数位硅谷早期投资人,梳理了今年值得关注的硅谷早期投资趋势。

马太效应:从基金到项目

硅谷不断加强的马太效应,让它几乎开始“量产”独角兽。今年的Q1到Q3,硅谷创造了史上最多的独角兽,总数高达80个。

正如文初所说,今年完成的所有早期投资中,有超过一半都融资超过5000万美元。早期投资的中位数达到史上最高值700万美元。所有公司的首轮平均融资额,达到了史上最高程度。

尤其对于天使轮及种子轮,整体投资数和投资额都有下降趋势,然而每次投资的规模却在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资本仍旧青睐早期市场,然而它目标非常明确——把更多的钱押注在更可能带来回报的优质公司上,对那些不好不坏的项目愈发严厉了。

“如果去看优质项目的数量,实际上今年比去年要更少,但优质项目的单笔融资上涨了很多。”硅谷知名投资人、Fusion Fund创始人张璐告诉钛媒体。今年前三个季度以来,超过1亿美金的融资项目达到143起,比去年增长了38.8%。今年三季度,家用健身器材创业公司Peloton募资5.5亿美元,估值高达36亿美元。

在她看来,今年的整体经济形势不稳定,造就了硅谷人才创业意愿下降,这也间接造成了更少的优质公司吸纳了更多资本量。

跨境基金Wisemont Capital创始人李峻对钛媒体表示,今年主要持观望态度,“从美国整体来看,大家更关注头部项目;另一方面,投资人的感受比创业者更早,我们可能觉得市场已经趋冷,创业者的期望还没降下来,所以会投得慢一点、保守一点,等价格合适再进。”

这样的马太效应延续到了基金募资上。

今年风险投资募资额为324亿美元,其中有15只基金募资额超过5亿,5只超过10亿,比如红杉在今年1月创纪录地融资80亿美金,LightSpeed也融了一轮Mega Fund(巨额基金)。前三季度募集的27只2.5亿-5亿美金的基金数量,也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25只。

这体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趋势:就算在早期投资中,钱也在向管理较多资金的基金聚集。2018年募集的230只风险投资基金中,有41.7%管理超过1亿美金的资本。在仅仅三年前,这个比例还只有33.5%。

长期专注于企业级投资的Benhamou Global Ventures创始合伙人Eric Benhamou则表示,明年他们将启动新一轮基金融资,融资金额为此前的2~3倍。

“在2016年,为了有足够的资本支持我们此前投资的优质项目,也因为募资金额正不断扩大,我们在第三期基金的投资期中额外融了一轮‘opportunity fund’。在第四期基金中,我们希望一开始就准备足量的资金,可以给看好的公司长期持续的支持。”

Fushion Fund则在去年完成二期基金的募集,规模超过一期很多。“由于投资人的认可和支持,快速、超额完成募资,现在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一亿美金,”张璐说。

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硅谷早期投资人对钛媒体表示,其二期基金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融资期,截至发稿,数千万美金的本轮融资还未关闭。

融资难背后:大基金布局早期,CVC发力

单打独斗的新兴早期投资基金面临募资难、马太效应明显只是表象,其中隐含三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首先,许多过去偏向后期的基金开始布局早期了。而他们优秀的履历吸引了大量资金,也带来了隐忧。

“这两年来,整个市场形态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二级市场的震荡,也对一级市场产生影响,让很多增长期的基金现在也在布局早期投资。”硅谷知名投资人、Fusion Fund创始人张璐说。

中晚期投资需要计算市场周期,而早期投资战线较长,一定会经历一个市场周期,对于入场时间的要求并不高。正是考虑到投资风险,这些过去专注增长期的基金才把目光投向了早期。

然而当资本量巨大时,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就变得更难了——根据Kaufmann的研究结果,在30个管理超过4亿美金的基金中,只有4家跑赢了一只公开发售的小盘股指数基金(small cap common stock index)的回报率。早期投资的回报周期基本都在六、七年以上,近两年越来越大的早期投资基金体量是否能带来令LP满意的回报率,仍待观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的存在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回望硅谷2018:“量产”独角兽、区块链泡沫退潮

自2000年至2017年初,有CVC参与的美元投资总额(年变化表),来源:CBInsights

2018年的Pitchbook数据显示,由于企业收税优惠及资本回流 ,CVC投资1096起,总参与的投资额393亿美元,在全部投资交易中,有46.7%都能看到CVC的身影,创下五年内新高,已超过2017年CVC投资总额。其投资热门同样是软件和生物医药行业。

软银的愿景基金是这其中最令人咋舌的,共投入280亿美金用于投资。Google、Intel等公司过去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不少新型的企业基金涌现。

今年年中,Lockheed Martin在已有的风险基金基础上再次投入2亿美金用于投资。知名保险公司Aflac也将其风险投资基金从1亿美金提升到了2.5亿美金;Cigna在9月刚刚启动了自己的2.5亿美金风险投资基金。

“美国早期基金募资情况还可以,晚期更加困难,这和CVC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本来做LP的人去做VC了。当然他们不一定会去看早期的那些比较小的项目,但很多晚期项目都会自己看。”跨境基金Centregold Capital管理合伙人陈洁对钛媒体表示。

回望硅谷2018:“量产”独角兽、区块链泡沫退潮

CentreGold Capital管理合伙人陈洁在2018年度钛媒体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上演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