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连尚30亿发射卫星布局“免费Wi-Fi”这事儿靠谱吗?

2018-11-29 17:35:26    TechWeb.com.cn  参与评论()人

【TechWeb】经历了全球科技股的暴跌,数据分析师和投行的各种不看好,近期科技圈最令人振奋的消息应该是连尚网络准备发射卫星的事儿了吧。

连尚30亿发射卫星布局“免费Wi-Fi”这事儿靠谱吗?

说起连尚网络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因为他们比较低调,但提起他们的产品,可能很多人都用过。昨天,连尚网络宣布旗下产品的月活达到9亿,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月活用户的互联网公司,其中“WiFi万能钥匙”月活就超过8亿。这是一家典型的产品名气大过于公司名气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具备同一个特点,就是产品不需要借助公司的名气和创始人的名气来进行推广,全靠用户使用带来的口碑传播,是产品主导的公司。

“发射卫星,向地面提供网络信号”,这是美国SpaceX和OneWeb正在做的事情,而作为第三大航天大国的中国似已经具备了开展同类项目的硬件条件,但在连尚之前,却没有人提出来。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投入成本高,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收益,甚至很可能会有折在半路,成为后来者前进路上垫脚石的可能。但这件事一旦做成了,今后的商业模式和变现能力都会是别人所羡慕的焦点。

那么为什么是连尚来做这件事?得用多少钱来做这件事?有什么风险和对策?相必大家也和我有同样的疑问,那么我们就挑几个重点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是连尚

SpaceX造火箭、OneWeb造卫星,连尚网络跟“卫星网络”这件事儿唯一沾边的可能就剩“网络”这俩字了。如果不局限于互联网企业,中国资金雄厚、能承担风险的公司可能更多,为什么是连尚第一个跳出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从连尚现有的资源、技术储备入手。连尚是做免费WiFi起家的,免费WiFi是基于固定网络的一门生意,这就避不开运营商这个话题,前段时间热播的《创业时代》中也刻画了这一点。不过现在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合作共赢的时代。连尚现有的商业模式让其与运营商保持了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

反过头来我们再看连尚提出的卫星方案,是用卫星与现有的地面基站共同组网,连尚的卫星可以看成是天上的基站,将与地面的基站一起来解决偏远或地表环境恶劣地区的网络覆盖问题,实现天地一体化,因此它只需要272颗卫星,而不是马斯克的starlink计划的12000颗。

连尚的目标很明确,实际上是在利用民间资本帮运营商解决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前人也没少动脑筋,谷歌的project Loon热气球和Facebook的Aquila无人机的失败,已经验证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更稳定的方案--卫星,而且卫星方案虽然前期投入大,但使用周期长,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长期来看可能更省钱。

况且,卫星发射上去,组网只是一个方面的应用,未来在通信上的其它应用也会慧及运营商,甚至衍生出更多增值服务的可能性。因此我认为连尚网络比很多其它OTT服务的提供商更具有做这件事儿的资本,也更符合连尚现有商业模式的扩大和延续。

钱的问题

虽然相比SpaceX的12000颗卫星、OneWeb的900颗,连尚的272颗少多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质疑连尚的资金问题。

据连尚负责这个项目的高层介绍,到2026年这个计划完成需要投入的资金是30亿左右。在272颗卫星中有大星和小星,其中小星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小星研制一颗大概是两三百万的量级,大星到后面批量化年发射加卫星的成本大概在两三千万的量级。这样算起来,卫星的成本大概是20多亿,剩下的几亿用于地面的运维系统,卫星的测控站、运控站,这些占卫星成本的20%左右,整个费用大概是30亿左右。

从2016年这个项目启动,到2026年投入使用。10年30亿,虽然我们还没有办法得知整个计划的发射排期表,因此没办法推算出连尚每年为这个项目所需投入的资金量,但平均一下的话对于一个拥有9亿用户的企业来说,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再插播一条八卦,连尚真正的老板和创始人是盛大陈氏兄弟中的陈大年,身价56亿,曾经年终奖每人发一辆价值100万的特斯拉的老板就是他。

钱方面,连尚轮值总裁王小书也是自信满满。他强调公司发展项目到现在都是依靠自有资金往前推进。但他同时也说:“针对蜂群星座系统的项目,我们后面确实会考虑引入一些外部资金的共同加入,这个有计划,但是可能和整个连尚网络的融资关系不是特别大,它可能会做一个独立的业务去发展,这是资金上的基本计划。”

至于是否会上市来吸纳市场资本,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目前连尚没有上市计划,企业还处于发展期”。

人的问题

前面两个问题其实都是论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但决定是否能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和技术。

人才储备方面,连尚网络卫星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航天院所总体设计单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核心人员平均具备15年卫星研发经验。团队具备百余颗各类卫星研制经验,目前在轨运行卫星50多颗。团队拥有多项设计卫星构型与布局、星载计算机设计、网络接入通信载荷设计、天线设计、卫星地面站等领先的卫星设计技术储备。

研发方面,今年首批卫星就已经开始在江苏常州总装测试,明年6月第一颗卫星就升空了。到目前为止,SpaceX也才发射了“丁丁A”和“丁丁B”两颗实验卫星,在进度上可能并没有落后多少。

政策问题

2014年,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60号文件,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上面的分析已经排除了可能会来自运营商的阻力。明年首发的“连尚一号”目前已经获得了发射许可和频率申请。卫星退役时将按照国际公约对设备进行回收处理。

由此来看政策方面应该是不存在明显问题的。

“免费”的商业模式?

经过五年的摸索,连尚已经在地面上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符合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免费”商业模式,即对C端提供免费服务,以流量实现广告等B端商业化的模式。

未来这套模式是否会在天上奏效,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反观WiFi万能钥匙的初心,就是解决偏远地区的网络问题,如今的卫星计划推出的目的依旧如此。在前期发射的卫星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先解决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问题,这个过程中连尚也可以实现商业化,从而让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滚雪球的项目。

一以贯之的路线让WiFi万能钥匙拥有了“用户下沉”的优势,再结合这几年国内比较成功的商业案例,比如社交电商的拼多多、手机的OPPO、vivo,以及内容分发的趣头条,都是用户下沉的受益者。因此我还是比较认同连上的这套商业理论。

连尚首席科学家安洋也指出,卫星属于基础类行业,国际上有测算,卫星的投入产出比在1:7~1:14,而上网费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产业应用、国民应用等费用累计起来将非常可观。

挑战:后来者和新技术

似乎一切条件都已经是利好了,就没有隐藏的危机吗?

当然有,中国的互联网向来不缺乏“后来者”,尤其是那些跃跃欲试的巨头。互联网巨头做了怎么办?这是中国所有互联网创业者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但笔者认为,连尚提出的这个模式虽然不新,但是门槛比较高,难以短时间内被复制,同时是基于自己的硬件基础,更加增大了后来者模范的成本。不过后期资本的进入会不会把这个壁垒打破现在还不好说。

不过另外一个危机就比较可怕,就是随着时间和新技术的推出,这种商业模式是否会慢慢失去价值?

随着5G网络商用的临近,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的速度差距越来越小,唯一的区别就是稳定性。但卫星还是不比海底电缆,同样也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在按照计划升空卫星的过程中技术上还是需要进一步不断地完善,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与时间赛跑,动态的调整战略,可能是连尚需要花心思的地方。

虽然有时候解决办法可以用“用户下沉”一言以蔽之,但还是不能忽略卫星信号不能被现有的设备兼容的问题,如何在偏于地区普及接收设备、或者是让用户主动的升级自己的设备,也同样需要考虑。

当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时候,是否能还能冷静的思考,才是一件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