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红芯造假的反思: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蹬鼻子上脸

2018-09-26 16:11:16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红芯造假的反思: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蹬鼻子上脸

红芯造假:穿上创新的“马甲”危害更大

——红芯国产浏览器事件引发的反思(上)

本报记者张佳星

近期,红芯事件引发了计算机界的激辩。

8月15日,红芯国产浏览器被曝并非自主创新,网传视频解压其底层代码显示大量文件照搬谷歌浏览器旧版。事件发生后,红芯方面包括创始人陈本峰始终表示,有创新,并未抄袭。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检索中,输入红芯创始人“陈本峰”,勾选“发明专利”一栏,可以检索到16个与浏览器相关的专利授权。

近日,又有网友盘点了国产“爱抄”的开源软件,并对开源代码利用也提出了质疑。

那么,有创新,是否就表明是自主创新?红芯的创新又能否保证安全可控?究竟如何才能摆脱我国软件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带着这些疑问,9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业内专家。

只是开源代码的“搬运工”

“创新程度有大小。”沈昌祥解释,“如果原来没有,现在有了,我们称为原始创新;如果在核心技术上没有突破,只是让技术更全面、更好用一些,我们称为科技进步。”

红芯浏览器的创新并非从无到有,而是基于谷歌旧版本的内核进行的再开发,使用代码为开源代码。

“利用开源代码进行创新性工作是贯穿于整个软件业发展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个规律,完全从头自己搞一套的是‘傻瓜’。”沈昌祥说,无论IBM还是微软都利用开源代码进行创新。

但是,“某种意义上说,开源又是极不安全的。”沈昌祥说,因为它有“麻痹性”,以为源代码全部公开就透明了,就完全掌握了,事实却是,一个系统的代码有几千万行,想要真正掌握,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分析,工作量堪比重新开发。

“如果红芯真的对代码进行了全面掌握和理解,应该会对代码进行大量修订工作。”一位来自公安部系统的专家表示,角度、任务、场景、需求等不同,代码必定不同。此外,红芯使用谷歌老旧版本,既未能自主演进,又无法跟从新版本进化,也表明红芯并未“吃透”源代码,而仅仅是开源代码的“搬运工”。

“真正的自主创新一般是在对代码吃准摸透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产生了另一个演进方向。”上述专家表示,例如谷歌浏览器内核其实是在苹果浏览器内核WebKit开源代码的基础上演进的,最终衍生出自己的Blink内核,包含大量创新,可自行掌控,才能称得上自主创新。反之,如果闭着眼拿为己用,又声称“可控”,等同于帮助大量漏洞“伪装潜入”,动摇安全根基。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