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TechWeb】上个月下旬,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因为中国商务部没有批准而宣告破灭,这宗半导体行业最大的收购案被终结(价值440亿美元),高通方面决定不再延长要约期限,放弃收购恩智浦,并支付20亿美元的“分手费”。实际上对于高通来说,收购不成的麻烦不仅仅在于需要支付给恩智浦费用,还需要拿出现金储备的绝大部分回购股票用来提振股价,而且未来的发展规划不得不大打折扣,损失不小。
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两家国外公司的收购案为什么会受到中国商务部的限制呢?需要中国商务部批准。其实这次收购案最大的麻烦不在于恩智浦的股东,而是在于各国反垄断调查。根据中国现行的《反垄断法》和商务部发布的《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显示,经营者只要在全球年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人民币,并且至少两家经营者上一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超过4亿人民币,那么就应该向中国商务部申报,以进行反垄断审查。
高通和恩智浦的全球收入以及在华业务规模都远超申报标准,高通是国内最大的SoC供应商,恩智浦也是半导体行业的巨头,这两家公司都将中国视作重要市场。因此必须要通过中国反垄断机构的审查,实际上高通已经通过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在内的八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由于中国中兴事件以及和美国贸易战摩擦愈演愈烈,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高通收购恩智浦失败。
从盈利模式看 为什么一定要收购恩智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高通要收购恩智浦呢?其实我们可以看看近期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大宗收购频发,英特尔167亿美元收购FPGA芯片巨头Altera、安华高370亿美元收购博通,大公司通过吞下其他半导体公司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市场并完成全面布局,而高通也差点成为博通的猎物,安华高收购博通之后还要继续用博通收购高通,甚至不惜用恶意的方式强硬收购,最终被美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阻止。
实际上当时高通收购恩智浦,并作价到440亿美元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体量,避免被博通强行收购。但随着美国政府出面阻止,这一目的变得无关紧要。
另外我们可以看看盈利模式,根据高通公司2017财年的财报显示,营收当中QCT业务占比为72%,而QTL业务占比28%。其中QCT就是芯片业务部门,而QTL则是专利技术授权业务,虽然后者的重量占比不高,但纯利润达到了80%,远高于前者的17%,所以对于实际应收来说,两大业务对于高通来说是并重的。
也就是因为这种业务构成,导致高通公司前段时间负面不断。需要注意的是,QCT和QTL两类产品是强制绑定销售,还必须与高通签订反向授权协议。业内认为,这种特殊的销售模式,使得高通公司成为手机时代芯片巨头,但也充满了争议。
其实高通因为技术专利授权的问题已经有过不少负面信息,2016年曾经与魅族产生纠纷(魅族此前一直是联发科和三星芯片的使用者),之后双方和解,魅族补偿给高通费用之后,才逐渐使用了高通处理器。但与此同时高通公司频繁受到世界各国的反垄断调查,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再到韩国之后是欧盟,因为这种商业模式为高通带来了数十亿罚金,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1月,高通公司已经累计受到38亿美元的罚金。
之后与苹果公司的纠纷使得该公司在2017年利润出现下滑,表面上看苹果与高通之间是专利的纠纷,但实际上纠纷逐步升级,虽然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将影响高通公司的现有业务模式。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高通公司收购恩智浦实际上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业务构成,丰富产品和行业竞争力。虽然表面上看高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供应商,但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历史智能手机兴起不过短短几年时间,高通成长为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也不算久,未来终端究竟是什么形态,谁也说不好。所以高通现有的业务支撑虽然看似无可动摇,一旦整个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那么相对单调的业务就会迅速坍塌。
恩智浦的市值虽然不到高通的一半,但芯片深入到物联网领域的各个产品线,有更好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在物联网领域,高通现有业务模式就不再那么吃香了,手机厂商是因为没有办法不得不屈服于高通,物联网品类复杂,芯片更轻量化,高通用产品价格定义授权费用的方式很难行得通。
这里提及一些细节,高通专利收费不是按照芯片价格的,而是按照整机价格,也就是说一台手机买的越贵,他们收费越高,当然这前提是在400美元之内(原来是500美元),超出部分这不额外收费。这一收费准则也是业内质疑高通公司的主要原因。显然在物联网行业不能这么干,因为汽车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上百万,他们不可能收取整车5%的许可费用,只能是收取MTU模组许可费用,或者另行估价。
借用半导体联盟主席李力游博士的说法,物联网领域的需求巨大,但更细分化,不再是手机行业那种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需求量,对于现有的半导体行业巨头来说,未来是很大的挑战。显然,高通收购恩智浦除了物联网布局之外,还考虑到了自家产品和模式的不足。但即便高通做出了很多让步(承诺恩智浦现有的大部分专利技术免费授权等等),这次收购还是没能被放行。
近段时间,国内手机厂商也针对高通的行为进行博弈,OPPO和vivo国内最大的两个手机品牌的主力产品,OPPO R15和vivo X21均推出了双处理器版本,除了骁龙系列处理器之外还选择了联发科P系列产品,目的显而易见,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对于高通来说,这并不是好消息。
倾尽全力一搏 5G成为高通救命稻草
如果从面相领域来看高通的业务构成,那么高通的汽车业务主要包括三大板块:车联网、车载系统、以及自动驾驶/ADAS。目前,包括别克、比亚迪、凯迪拉克、福特、路虎、本田等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在不同方面使用了高通的技术,这部分业务每年能为高通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
也就是说高通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逐步布局物联网和汽车行业,但自己缓慢发展,显然没有收购恩智浦来的轻松。
实际上对于高通来说,未来并不是一片黑暗。高通分享到了3G时代、4G时代的红利,看得出来在5G时代,高通也下足了功夫,最早公布骁龙X50基带芯片,为5G终端产品进行提前布局,可以说在5G时代,高通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引领。
据计算,5G将会支撑起全球12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高通没理由不动心。不过5G时代和4G时代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从3G到4G,移动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而5G时代,在娱乐和终端通信方面已经绰绰有余,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是为物联网准备的。
高通在5G时代已经算得上是先行者了,不过也存在很多不足,毕竟现在5G手机还没有落地,中国算是全球在5G基础设施商业化布局最早的国家之一,但预计2019年才能有5G手机出现,预计大规模普及可能要等到2020年之后了。也就是说,对于高通公司来说,最较劲的时候就是2020年,如果他们能够把握住5G市场,还有一搏之力。
全新的尝试 很难打破Wintel生态壁垒
关注高通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他们今年与华硕、联想等PC行业大腕推出了基于骁龙835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另外,高通还发布了骁龙850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并不是针对骁龙845的升级,而是专门针对笔记本电脑产品设计的,据业内人士透露,该产品实际上就是骁龙845的马甲版,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唯一的好处就是发热量和功耗不用太过拘谨,可以发挥出更好性能。但问题是,骁龙845本身就是基于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打造的,所以骁龙850预计不会比骁龙845提升太多。
高通尝试笔记本电脑是因为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量,而基本上都被英特尔把持,AMD的市场份额并不多。所以高通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英特尔和微软形成了Wintel组合,基于英特尔处理器和微软Windows系统,已经构建了难以逾越的生态鸿沟,这个壁垒并非一朝一夕建立的,所以要想翻越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办到。
所以这次高通公布ARM架构笔记本产品的时候,除了OEM厂商之外还拉上了微软和电信运营商。拉上微软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毕竟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Android并不是理想行为,和平板电脑无异,在功能方面有一定欠缺。对于微软来说,曾经多次想要跻身移动终端(至今也没完全放弃),但都不太成功,只有自家Surface系列产品刚刚站住脚,不过也是基于X86平台的,并非移动ARM架构,多次尝试失败对于微软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这次与高通的合作虽然雷声不小,但雨点未必很大,毕竟无论是微软还是高通,都没到迫不得已必须孤注一掷的地步,再加上生态建立谈何容易,如果双方没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劲头,最后恐怕会不了了之。
收购恩智浦(NXP)的交易流产后,高通今后多元化的发展亦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未能获得中国政府批准,高通于7月26日晚间正式宣布,终止收购恩智浦。 根据协议的条款,高通将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的分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