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我1992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当时从宿迁,中国江苏北部的一个乡村去上学。大家知道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能够在牛津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不仅风景美丽,有文化、有历史,而且各项条件也非常好。那时候中国非常穷,穷到什么程度?当年我上人大的时候,我们家所有的亲戚、朋友,还有全村的村民,大家两分钱、五分钱,最多是给一块钱,集资了500块钱。
全体村民把所有的鸡蛋都拿出来送给我,76个鸡蛋,就背着它去了北京,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所以到了学校之后,对于我来讲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生存,因为我也知道家里面,还有村里面再也不可能给我一分钱了,只有500块钱、76个鸡蛋,从此就要靠自己。在那个年代,北京打工是很难的,几乎很难找到打工的活。但是我没办法,所以就跟很多同学一样去做家教,去学校食堂门口刷广告,第一年相对来讲虽然很辛苦,但是基本上能够生存,努力学英语,因为在那个年代我知道,上了人大之后,不能只靠学自己的专业社会学,我一定要多学东西。
1993年下半年,我决定学计算机,因为在1993年的时候,人民大学根本就没有什么电脑,那时候计算机在中国是非常高科技的,买一台计算机都要弄一个机房,要恒温恒湿,要铺地毯的。所以我就买了很多书开始自学编程,学完编程,大三的时候去中关村去给人装电脑,发现装电脑赚钱还是很多的,所以装了一年电脑,当时学习也很好,各方面都分数很高。到大三的时候,我在想因为虽然打工赚很多钱,但只装电脑,这不是一个事业,只是可以赚钱。
在那个年代,经过详细的分析,我觉得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民以食为天,吃一定会成为未来20年整个中国不断上升的一个行业,所以我说开一个餐厅,希望有一天能够在中国开一万家餐厅,像麦当劳、肯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