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经济要闻 > 正文

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下一个爆点是生态游

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下一个爆点是生态游
2019-09-20 09:02:54 第一财经

“早上7点左右出发去乌镇西栅景区,沿申嘉湖高速2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家住上海虹桥的陈女士在中秋假日里完成了一次长三角旅行。

“白天体验一下古镇原始风貌,夜晚灯火璀璨还能小酌一杯。”她向第一财经记者描述道。

乌镇俨然已经成为将村落打造成网红景点的教科书案例。第一财经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地原始乡民在1999年初就迁出,如今大部分又回到故里,在统一管理下持续经营;这也是长三角文旅产业加速融合的一个缩影。

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下一个爆点是生态游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下,我们持续在推进铁路、机场及公路的建设。除了实质推进跨地区的断头路建设外,最近刚得到批复的沪苏湖铁路,以及沪通铁路,包括纲要里明确的南通机场、浦东铁路枢纽等,都可以大大缩短长三角地区间交通的距离,尽早实现客流同城化。”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上海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旗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高品质发展是今年的重头戏,其相关任务则包括了1个重点项目、6个启动项目及18个深化项目。

其中,“乐游长三角”网络服务平台是重点,另要推出一批“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等精品旅游线路、 “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以及制定长三角文化和旅游服务标准,发布年度文化和旅游行业“红黑榜”等。

2019年上海旅游节在9月14日晚间拉开帷幕。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决定了对旅游服务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长三角一体化文旅新模式,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

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下一个爆点是生态游

生态文旅是重点

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峰发展论坛近日发布的《长三角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居民一年在区域内旅游频次平均达6次,自驾游、高铁游成为区域内最热门的旅游方式。2017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总收入为3.1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8.5%,占全球8.77%。

何为新模式?除了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生态旅游”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也共同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建设。

“旅游业的转型需以生态旅游作为突破口。”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生态旅游的定义,在于其人口密度不能过高,应以生态为主,以植物、动物为主,而不是以人为主。”

据杨宜勇介绍,生态旅游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旅游地承载力,控制了人流量再设定价格;同时,要加大自然环保体验、教育和管理规划,最好带动当地农民参与且共同发家致富;另外,还要强调清洁生产,即节约资源并可持续发展。

而从当下的长三角地区环境来看,旅游群体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江南园林文化、水乡古镇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等都有着比较原生态的特点,对习惯了都市生活的现代人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这些都揭示着,长三角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说。

正如上述所提到的乌镇,于旅客来说,它是一个网红旅游地;而将其放置在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看,其则发挥了将产业与乡村融合的重要作用。

生态旅游新模式应转向何处?“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有两种模式需要去做,一种是企业发展一体化模式,另一种是公共服务一体化模式。”王振解读认为,“第一种模式下,以乌镇为例,必须从设计、品质等各方面与大城市对接起来,才能收获如今巨大的成功;第二种模式下,要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态治理,则必须由政府来搭建各种平台,包括数据、信用及各地的优惠政策等。”

王振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三角是共同体,因而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需要有整体规划、共建共享。

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下一个爆点是生态游

以目前在业界普遍认可的成功案例新安江流域生态旅游为例,从皖南到黄山、经千岛湖到杭州,其中上游水域的保护对下游水域尤为重要,需要浙江和安徽联动下的整体规划;而这也涉及了上海、浙江、江苏对太湖生态资源的共建、共享与补偿机制。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