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8月以来,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产品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第一财经了解到,此举或是为了防范科创板打新收益被摊薄。
“因为这个产品就是科创板打新策略,规模不能太大。”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其所在公司旗下产品限制大额申购的原因。
有卖方研究发现,当产品规模为6000万时,A类收益率为10.84%;规模达到1个亿时,A类收益率为10.53%;当规模升至1.2亿时,A类收益率便降至10%以下——也就是说,最优产品规模在0.6~1.2亿,产品规模越大收益率摊薄越严重。
暂停大额申购频现
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在7月22日正式上市交易,由于科创板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交易首周(7月22日-7月26日)25家企业累计涨幅均值140%,中值126%,个股首周最高涨幅349%,最低涨幅也有68%。
首批25家中,A类平均配售比例为81.31%,B类平均配售比例为0.23%,C类平均配售比例为18.46%,A类、 B类、 C类平均名义中签率分别为0.334%、0.317%、0.282%,调 整后中签率则分别为0.053%、0.050%、0.045%,是主板新股调整后中签率的10倍。尤其是作为A类的公募基金,更是具有很大优势。
但需要看到的是,打新收益与产品规模有很大关系,规模越大,收益就越容易被摊薄,这也是近期很多基金暂停大额申购的一大原因。
“为了原有的持有人收益不被摊薄,毕竟都能打新,风险也一定了,新进的会摊薄原有的持有人收益。”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人士称。
以上市首日的涨跌幅计算,2 亿规模下,A类产品收益率为 7.65%;当规模变为1个亿时,收益率便增加至10.53%。
实际上,由于看到公募科创板打新的高收益,银行理财等大资金早已跃跃欲试。
由于银行理财资金无法直接投资科创板,借道公募基金就成为非常正常和普遍的一种需求。银行等机构的大体量资金目前也在积极寻找渠道希望能够参与到科创板打新中来,以赚取一些打新的收益。同时,一些公募基金也在主动兜售“壳”资源,因此它们成为银行理财资金的最佳选择对象之一。
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51只科创板“打新”基金单日上涨超5% 公募或已落袋为安 7月24日,科创板首批25只个股再次全线收涨,并进一步分化,最高涨幅达49.36%,最低涨幅则为1.9%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科创板打新火爆:询价参与者持续增多 基金密集限制申购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黄淑慧)讯,受益于科创板开市后的超预期表现,参与科创板打新的基金出师告捷,业绩得到显著增厚
正式开市不到一周,尚处于无涨跌幅限制阶段内的科创板成为A股最“吸睛”的板块,整个市场情绪被带动。另一方面,上证指数终于在上半年重新回归3000点的波动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