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当地时间2日晚,欧洲领导人就欧盟机构最高职位人选“神奇地”达成了一致,因为24个小时前,欧盟各国还因为人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把欧盟峰会会期延长一天。
最终,下届欧洲央行行长的提名落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法国前财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头上。
同时,德国国防部长范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则被提名为下一任欧盟委员会(下简称“欧委会”)主席,这是继1967年后再次由德国人担任欧委会主席。这样的提名也意味着欧盟机构中最重要的位置将由欧盟中最具话语权的德国及法国把持。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经历英国脱欧的部分后遗症是,他们希望加强欧盟机构的力量,希望以此防止其他国家追随英国的路径。
而欧委会前官员拉曼(Mujtaba Rahma)则认为,在这场欧盟机构领导人提名的角逐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有更多“满意的理由”。
“这更像一份政治性工作”
拉加德已担任IMF总裁近八年,此前担任了4年法国财政部长,提名出来后,有质疑的声音称她缺乏和欧央行职位密切相关的、在制定货币政策上的直接经验。
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回应称,拉加德已经在IMF展现出作为机构负责人的真正领导力,无论谁做到这一点,都足以胜任欧央行行长的职位。
拉曼认为:“拉加德的确不是一位经济学家,也不是货币政策专家,但她拥有杰出的政治上的关系和判断力,这不说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在重要性上也算是不分伯仲,尤其是考虑到意大利可能退出欧元区的危机,以及欧元区身份认同感的衰退。”
国际欧洲事务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奥布莱恩(Dan O’Brien)表示:“虽然有些对欧央行持有纯粹主义观点的人,不喜欢没有直接经验的政治家或律师把持央行,但由于欧元很可能在未来七年内面临存在性危机,拉加德的优势超过了她的弱点。”
当地时间7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欧洲理事会提名担任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决定在提名期间暂时卸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一职。
北京时间7月3日凌晨1时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声明称,IMF总裁克里斯蒂娜 • 拉加德被提名担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之后,“我们接受拉加德女士在提名期间暂时卸任基金组织总裁一职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