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长江产业观察︱5G时代,中国如何赢得先机

长江产业观察︱5G时代,中国如何赢得先机
2019-06-19 09:54:32 第一财经

摘要:

  • 中国政府正式发放了5G商用牌照,成为第五个开通5G服务的国家,中国正式步入5G时代。同此前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的最核心变化是传输速率将大幅提升。在一些关键技术指标,例如用户体验速率、时延、连接密度等方面,5G要比4G提升10倍以上。
  • 5G目前的三大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物联网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
  • 从1G到4G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十年是一个系统级的迭代周期,中国玩家在1G~4G整体的步伐都是偏慢的,已经在逐步迎头赶上。
  • 和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致,在3G、4G的关键代际更迭时期,中国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与指导三大运营商通信网络建设,在5G建设中同样提供了多种政策支持。
  • 韩国在5G发展中属于先发者,2019年4月5日,当地的通信运营商正式开始了B2C的5G商业服务,虽然目前遇到网络质量和缺乏核心应用等问题,但仍然是全球5G网络发展的先锋。
  • 我们认为,5G商用牌照的发放节奏超预期,一方面表明,5G产业链相关配套快速成熟,已经具备商用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发展5G产业的决心。
  • 虽然5G概念已经在美国国内的各大媒体风靡一时,但整体看,美国仍然处于5G发展的初级阶段,美国的四大通信运营商中,目前看只有Sprint在5G方面有所作为。美国发展5G网络当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中频频谱不足。
  • 但得益于近年来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科技企业对于5G已经做好了准备。华为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已经累计投入20亿美元用于5G技术与产品研发,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决方案的通信企业。
  • 5G最重要的应用是工业级和企业级应用,其重要性不亚于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任何行业都能够通过5G提升效率,一些行业得益于5G技术能够衍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进而可能引入新的竞争者,在位者的地位将可能遭到颠覆。
  • 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连接数为14亿,其中中国占4.6亿,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位列全球第一。得益于这一全球最广阔的消费者和工业级、企业级客户的市场,华为等中国的本土科技巨头有望凭借过去多年的研发投入壁垒,继续引领5G的创新与发展。在4G时代实现了从跟随到超越的跨越后,中国有望在5G时代继续引领全球,赢得先机。

5G时代,有何不同?

6月6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分别获得一张运营牌照,中国步入5G时代,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之后第五个开通5G服务的国家。

中国的5G牌照发放有两点超出市场预期:第一,在时间上,市场普遍预计中国将在年底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进度上提前了半年左右;第二,在牌照数量上,本次牌照发放除传统的三大运营商外,中国广电也拿到了一张牌照。

长江产业观察︱5G时代,中国如何赢得先机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缩写,完整标准预计将于2020年完成。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了5G的八大关键技术指标,指明5G不再追求单一目标,而是考虑不同的业务和应用场景。

5G标准分为LTE、LTE-U和NB-IoT。LTE属于授权频道,是垄断资源,由电信运营商主推。LTE-U是非授权频道,传输距离可以达到300~500米,主要为工业、科学、医疗三个领域使用。NB-IoT属于授权频道,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km,每个基站可以连接20万个终端。

5G时代究竟有何不同?同此前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的最核心变化是传输速率将大幅提升。在一些关键技术指标,例如用户体验速率、时延、链接密度等方面,5G要比4G提升10倍以上。

长江产业观察︱5G时代,中国如何赢得先机

因此5G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在这方面,5G是对4G移动宽带场景的升级,满足连续广域覆盖(如办公室、工业区、大商场等大型活动场景)及热点高容量(如人流密集地区)需求。eMBB关键的性能指标包括100Mbps用户体验速率(热点场景可达1Gbps)、数十Gbps峰值速率、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等,支持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高速移动上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应用。

除了“增强型移动宽带”场景,5G 还将拥有两大类应用场景:mNTC海量物联和uRLLC高可靠低时延,一个着眼于链接的广度,一个着眼于链接的精度。

大规模物联网通信(mMTC)是指5G能够帮助更多传输设备接入网络,主要面向物联网(IOT)场景,如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工业物联网等。IOT将带来移动通信传感器的爆发,连接数将从亿级向千亿级跳跃式增长,要求承载网具备多连接通道、高精度时钟同步、低成本、低功耗、易部署及运维等支持能力。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是指5G能够大大提升传输的精确度,主要面向垂直行业,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等对可靠性及低时延极度敏感的业务。自动驾驶实时监测等要求毫秒级的时延,而汽车生产加工制造时延要求为十毫秒级,可用性要求接近 100%。

为了满足这三大类应用场景对于速度、广度和精度的需要,达到速率、流量密度、连接数、时延、可靠性等8个主要指标的提升,5G开发了一系列全新的技术。5G技术创新主要可分为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无线空口技术、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领域,边缘计算、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型网络架构已取得广泛共识。

ITU 于2012 年设立了“2020 及以后的国际移动通信(IMT)项目”,在2015 年将“IMT-2020”确定为5G的法定名称。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也于2015 年启动5G 标准的制定工作,2016 年开始了5G 标准的预研;包含5G 的移动通信协议Release 15 在2018 年发布。

1G到4G:技术推动产业大变革

从移动通信技术1G到4G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十年是一个系统级的迭代周期,5G移动通信技术在传输速率、可靠性与缩短时延等方面都呈现出更大程度的升级换代。从历史经验看,通信技术的革新往往也伴随着市场话语权的变更。总体上看,中国玩家在1G~4G整体的步伐都是偏慢的,但已经在逐步迎头赶上。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建设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国家意志。由于移动通信网络属于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前期的资本开支巨大,往往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为运营商大规模建网提供坚实后盾。从中国的经验看,在3G、4G的关键代际更迭时期,国家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与指导三大运营商通信网络建设。

1G时代:美国引领,国内普及较晚。第一套移动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诞生,采用的是模拟信号传输,由于传输带宽的限制,移动通信还不能实现长途漫游,因此各国制定自己的通信标准,没有全球统一标准。美国以AT&T开发的AMPS系统为主,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分别拥有各自适用的系统,例如NMT、TACS等。国内在1G时代几乎处于完全落后的状态,上世纪8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产业还是一片空白,80年代末期才开始启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G时代:欧洲引领,国内在上世纪90年代才建成。欧洲在2G时代最先启动GSM通信标准的研究,大力投资GSM通信网络,并且架设起国际漫游标准,进而脱颖而出,欧洲的GSM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标准,其他制式还包括TDMA、CDMA等。2G与1G的最大不同是从模拟调制进入到数字调制,多了数据传输服务,声音质量比较好,此外保密性也比1G大大提升。从2G时代开始,手机可以上网。

当时中国企业在无线通信领域起步较晚,在国际上并无话语权,中国的移动通信设备及技术被国外所垄断。而此时,中兴独辟蹊径,在小灵通业务上取得了成功。小灵通严格说更像是无绳电话,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通话,采用固定电话的编号方式和资费。当时中兴选择发展小灵通业务主要原因有:1)中国电信对移动业务有迫切的需求却无移动牌照,小灵通业务可以归于固话的延申;2)小灵通使用固话资费标准,具有资费优势;3)小灵通在日本有规模使用的成功经验。小灵通业务极大地推动了中兴在1999年~2004年的快速发展。

长江产业观察︱5G时代,中国如何赢得先机

3G时代(美欧中齐头并进):多种标准在不同地区跨国界并行是3G时代的一大特征。欧洲主导设立的3GPP组织,开发出WCDMA的3G标准,是全球基站覆盖率最高的通信制式。美国则主导成立3GPP2组织加以竞争,推出了CDMA2000。2000年,由中国大唐电信主导推出的TD-SCDMA 标准被ITU 确立为3G 主流制式,2009年初工信部正式颁发3G牌照,我国进入3G 周期。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