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雄心不改,壮志不移,我们深信:魏桥创业人争当世界纺织先锋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这是魏桥集团官网上的介绍,从中也可以看出魏桥集团的企业文化。
因为迎难而上一直是张士平秉承的风格,也是他成功的因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当时国家对棉花控制得比较严格,张士平的油棉厂除了旺季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余时间便无活可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士平在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到 1984年企业利润就跃居全国棉麻行业第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厂竞相学习仿效。但此时魏桥却上了毛巾厂项目,1986年当年建厂当年实现利润25万元。
1989年魏桥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刚转入买方市场。但恰在这年,魏桥建成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到1992年企业年利税已达1260万元。1993年到1997年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但这一时期魏桥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
当时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连国家都不得不狠下杀手限产压锭。但魏桥不仅没有停步,反而在 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以后,魏桥纺织逐渐壮大成为全球最大棉纺企业。
张士平认为,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追溯魏桥创业的发展历史,这种迥乎常态的逆向决策对张士平来说并非首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创业的决策者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宏观政策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
一年一度的分层大戏拉开序幕。5月14日晚间,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2019年创新层初选名单,一共691家挂牌公司入围,占新三板企业总数的6.9%。 这次创新层名单是自新三板分层以来,企业数量最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