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占八成票房,复联“拯救”五一档(3)

2019-05-06 09:31:0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五一”档国产片表现平平并非偶然,背后是中美电影之间的巨大差距。

去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元时,让很多业内人士有些过度乐观,一度认为中国电影票房将很快超过美国,电影工业的差距与美国已经很小,而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电影票房中,近一半是好莱坞大片贡献的,而在美国,超过九成票房是本土影片贡献,中国电影的票房占比仍小。《复联4》的火爆让人们不得不再次审视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产业的差距。

中美电影的差距首先体现在电影工业化的差距。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特效上来说,我们国内现在的特效团队基本可以达到韩国的顶级水平和好莱坞的中游水平,和欧美的差距可能存在10~15年。此外,我们在整个电影工业上的落后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电影工业更像是手工作坊,而好莱坞已是产业化的工业体系。因此,想要弥补我们在电影工业上经验的缺乏,要依靠更多的交流及使用更先进的工具。制作环节上,我们的差距大概是25~30年,但我坚信我们可以通过十年的时间追回来,因为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使用,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去弥补差距。”

对于本土电影的努力方向,郭帆认为:“我们的努力要从两个维度上共同来做,第一个维度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我们应该去更多的尝试这个类型的片子,继续完善我们的电影工业。第二个维度则是从观众来说,希望我们的观众对新生事物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投资人相信这个类型的可能性,从而才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有机会去尝试诸如科幻片等题材的创作,让我们的电影工业越来越完善,然后逐步确立中国科幻电影等更多元的类型。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像好莱坞一样不断出现优秀的电影。”

其次,在观影人次上仍有差距。中国票房虽已是全球第二,但以拥有近14亿人口的数量而言,观影人次依旧较低。艺恩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经理付亚龙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若以2017年的两组数据做对比,从观众增长动能看,北美人均观影约3.5次,而即便是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的年观影频次也只有约2次。反映到渠道终端,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每百万人人均银幕数为60多块,而北美每百万人人均银幕约120块,差距明显。”

最后,票价呈现非理性增长。今年春节以来,电影票价不断提升。第一财经对比去年与今年春节档前六天平均票价,票价涨幅达到9.52%,高票价让很多观众望而却步,带来的是观影人次的大幅下滑,今年春节档前六天比去年同期不增反减,共减少了2069万人次,同比下滑16.54%。同样,《复联4》的上映更是将中国内地电影票价推上新高。

高票价对电影产业来说并非好事。拓普电影智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10日,2019年的总票房为162亿,相比去年同期的174亿缩减6.9%;观影人次则仅为4.08亿次,相比去年的4.79亿下滑超过14.8%,缩减比例远超票房。也就是说,今年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电影观影人次下降了超过8000万,其中,一线城市的观影人数下滑的幅度为9.6%,下滑幅度是最小的。紧随其后的就是二线城市,其下滑幅度为15.2%。而三、四、五线的观影人数下滑分别为15.2%、18.2%和16.2%。

陈少峰向记者表示:“中国电影票价整体已高于美国,按照合理的发展趋势应该价格走低,如今却不断走高,这不是正常现象,高票价出现对产业发展不一定是好事,行业要理性健康发展。”

责编:胡军华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