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优化“上海都市圈”的空间形态:做“八爪鱼”而非“太阳系”

2019-04-02 09:39:4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关系,理论和实践上一直存在争议,它们究竟存在哪些差别?又如何优化都市圈的空间形态?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关系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开篇就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这两句话非常清楚地回答了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差别。然而,什么是都市圈,都市圈覆盖范围有多大?它和城市群是什么关系?在国内的理论和实践界,关于这些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我们认为,都市圈和城市群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别。

一是范围差异。以当前的技术,如果在一定范围之内形成日常通勤圈的话,那么大约在50~60公里范围之内,可以用轨道交通满足1小时通勤的需要。(注意,这里的1小时是平均通勤时间,并不是说1小时一定能够从外围到达市中心。)当然,都市圈建设本身也是有差异的,只有大到足够规模的超大城市,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半径50~60公里的都市圈。一些中等城市如果自身规模不够,也不能简单认为,在50~60公里范围之内的其他城市都纳入到了通勤圈的范围。

相比之下,城市群的范围却没有明确的定义。相距200公里,甚至更远的城市之间如果用高铁等基础设施进行连接,都可以存在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

二是连接方式差异。在50~60公里范围之内的都市圈建设,已经建成了高速公路系统。未来,在都市圈范围之内,重点建设的是以地铁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主要形态的基础设施连接。而在城市群内部的城市之间的主要联系方式,恐怕是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耐人寻味的是,《指导意见》下发单位之一是铁路总公司。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