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关于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2019-04-01 13:20:1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明确强调,“我们今年的重点任务是创造条件,提供足够对冲工具,使(包括境外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者能够有效对冲和管理风险”。易行长在强调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时,也强调了风险防范和发展风险防范工具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加大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对外汇衍生品的需求逐步扩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时,重点强调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作为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完善与市场机制接轨的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对于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加快推进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有重要的作用。

外汇衍生品市场日益活跃

近年来,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持续进行产品创新:2005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2006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2007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2011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目前已拥有即期、远期、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外汇市场交易量和活跃机构数量稳步增长,外汇衍生品市场工具日益丰富,交投进一步活跃,代客交易量显著提升。2018年上半年,外汇衍生品市场成交7.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1%,占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交易量的70.5%。其中,外汇掉期和期权交易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分别增长36.1%和54.5%。2018年上半年,银行远期代客签约累计14964亿元人民币,其中远期结汇7126亿元,远期售汇783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3.8%、122%。2018年上半年,外汇即期市场成交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外币拆借市场成交折合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3%。

近年来,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产品包括:

人民币外汇直接交易业务。截至2018年底,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4个直接交易货币挂牌交易,基本涵盖国际主流货币以及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

C—Forward业务。目前,C—Forward提供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期限和固定交割日两种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品种。这项新业务的推出大幅提高了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活跃度。

期权组合交易。2016年7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在现有外汇期权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期权组合交易。目前,期权组合交易共包括六个产品。从交易量看,期权组合成交活跃。目前日均交易量超过25亿美元,在期权市场的份额保持在67%以上。期权组合交易活跃推动了期权成交大幅增长。

交易冲销业务。2016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试点开展银行间外汇掉期冲销业务。7月,上海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功组织首轮外汇掉期冲销业务。对于健全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后基础设施、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占比93.7%: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欧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币,占比分别为1.79%、1.35%、1.55%和0.65%。在远期和掉期市场,绝大部分是人民币美元交易。在外币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占比最多,分别占56%、30%。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推出九种货币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盘需求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等因素影响,市场交易币种集中度较高。

2018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放开远期购汇差额交割。至此,远期结售汇在市场定价、交割结算、风险管理等方面完全实现了市场化。2018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汇发[2018]3号)政策问答》,鼓励企业针对实际敞口套保。此外,不仅贸易账户,有实际交易背景的资本金融账户也可办理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例如境内企业借用外汇贷款,以及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等。放开远购差额交割不仅意味着境内人民币结售汇市场在交割方式、便利程度与离岸市场持平,利好境内套保业务的推进;同时也是传统意义上实需背景的放松。

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九万里风鹏正举。当前,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各类经济主体对于外汇避险工具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上海加快推进世界金融中心建设正衔枚疾进。我国有必要加快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

具体来说:首先,完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要完善对外汇衍生产品的审慎监管。在国务院金稳委框架下,由央行牵头,强化央行、银保会、外汇管理局之间的协调。各监管机构搭建衍生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外汇衍生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随时跟踪监测衍生产品潜在重大风险。建立企业衍生品交易监测制度,通过电子联网系统等科技手段,对衍生品交易开展实时非现场监测。建立金融机构场外外汇衍生品交易的统计和报备制度,加强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银行同业协会制定适合国情的类似国际互换及衍生工具协会(ISDA)制定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规避衍生品交易法律风险。

其次,进一步改革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促进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扩大交易量。逐步实行正负头寸双向限额管理,允许银行持有较窄幅度的结售汇负头寸,增加银行经营及管理外汇风险的自主性,方便银行更加灵活地运用头寸,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全面深化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基础市场及衍生品市场有效衔接和补充的综合市场,为银行适应和参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保证。

再次,大力加强场外和场内市场的融合。积极推动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协调发展,以全面满足市场投资和保值需求。场内与场外市场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现阶段我国更应大力构建人民币外汇衍生品的场内交易体系,将外汇衍生品交易纳入到场内交易中去,并正确引导场外交易的发展。待场内交易完善和成熟后,再扩大场外交易进行补充。先行发展完善场内交易也符合“结构从简单到复杂、风险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发展战略,满足投资者风险对冲和管理的要求。

还有,不断丰富市场交易主体。不断吸收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涉汇企业等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允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交易,以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外汇衍生品市场活力。尝试向居民个人开放人民币外汇衍生交易。先允许个人进行风险较小的远期交易,并对交易的额度、期限进行限制。银行应遵循“适当性和适度性”原则提供合适的衍生产品。通过加强投资者保护,吸引更多的零售客户参与外汇衍生品交易。

最后,借鉴国际经验创新发展国内外汇产品。一是积极引入外汇ETF、共同基金、外汇基金等外汇产品。可以满足国内市场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投资积极性,且外汇ETF的手续费比较低,对投资者吸引力影响大。

二是优化产品交易结构。多样化发展货币远期、期权等标准化合约。从我国衍生品的产品结构上看,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的比重偏低。可借鉴国外标准化衍生品合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人民币外汇产品序列,推出标准化人民币外汇期权、人民币外汇即期等标准化衍生产品。在现有掉期交易品种的基础上,新增4个月、5个月、18个月、2年、3年等标准期限掉期交易品种,同时推出1个月对2个月、2个月对3个月、3个月对6个月和6个月对12个月等远期对远期掉期交易品种,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满足银行多方面的交易需求。

三是发展非美元货币交易。我国外汇产品主要以美元产品为主。鼓励银行创新非美元外汇产品,并进一步提高非美元货币的客盘需求量。

(作者系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高级经济师,本文系个人观点,不代表单位意见)

责编:孙维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