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国际收支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位置愈发凸显,但也有部分观点对进一步开放背景下,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表示担忧。
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回应有关对外开放与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时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可以应对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易纲表示,自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执行得比较稳健。
从国内物价看,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从汇率看,人民币是强势货币,20多年来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了大约30%,对美元升值了20%多。从资本流入流出和国际收支平衡看,2007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2018年降至0.3%,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我们有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能力防控风险,我认为已经可以适应金融业对外扩大开放的需求。”易纲称。
易纲表示,全世界不少投资者都希望配置一些人民币资产,适应这一需求需要中国提高投资的便利度,提高法律框架、监管政策、会计制度、税收制度上的透明度。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开放也遵循同样的原理。
“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控制好风险,更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中国在贸易、投资、服务、旅游等领域已经融入全球,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业开放同样也要做到。”易纲称。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