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江北新区, 长三角创新发展新势力

2019-03-20 09:29:4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距离上海300公里,长江之北,2015年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厉兵秣马,振翅欲飞。

2018 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1%,增速高于南京市5.1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30%以上快速增长。

起点很高,发展速度也很快,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江北新区承担起新的发展使命。2018年12月10日,江苏省委常委会调研南京工作时提出,要加快建设好江北新区,带动全省发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实施江南江北“双主城”战略,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中共南京市委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江北新区作为新兴的国家级新区,责无旁贷,要成为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江北新区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构想,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江北新区正在探索的是一条可持续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之路,如何把科技和产业高效地结合起来,走出一座新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国家级新区的探索,也是担当。”

芯片之城:重在原创,借龙头带动全产业链集聚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心脏,决定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因其技术和资本门槛而成为产业竞争的高地。正是在这块高地上,从产业空白到集聚140多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让“芯片之城”初具雏形,南京江北新区用了3年。

芯片之城的故事要从台积电讲起。2016年7月,全球最大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的工厂落户新区,为“芯片之城”奠定了基础,也挑起了舞龙头的重任。2018年10月31日,台积电南京项目宣布,一期投资30亿美元的12英寸晶圆项目实现月产能1万片,创下两年内由开工建设到实现量产的“台积电(南京)”高效纪录。

2018年11月7日,国产芯片龙头企业紫光集团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紫光新一代隐式指纹安全U盘,这是国产闪存芯片在移动存储产品领域的首次应用。这颗3D-NANDFLASH芯片,未来将在紫光南京集成电路基地实现量产。

正是在台积电、紫光存储等龙头项目的带领下,华大半导体、展讯通信、中星微电子等芯片设计领域国内排名前十的企业有一半落户新区;全球集成电路知名企业安谋电子、新思科技、铿腾电子布局江北。“芯片之城”全面提速,已有2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集成电路企业安家江北新区,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

预计到2020年,江北新区将集聚300家以上集成电路企业,IC设计全球排名前50的企业将超过20家,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超过万人,建成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千亿产业集群,成为集成电路的长三角重镇、全国领先的产业集聚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

在这样的蓝图中,企业发展阔步向前。罗群举例说,一家给台积电南京工厂做配套的芯片设计公司,2018年2月初项目启动时,计划当年完成1000万设计费。结果到了2018年底,销售收入不仅实现了3000万元,而且团队也发展到了70人。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7000万元,员工人数达200人左右。

关于“芯片之城”的创新,罗群认为,江北要做的是原创。为了可持续的原创式创新,不仅要聚焦芯片设计,还要同步打造硬件和软件,打通科技、金融、产业的全链条,建成集成电路产业的完整生态。

“政府要做和能做的,是为创新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及首购首用等扶持政策,并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罗群强调,还要培养一种支持和包容创新的文化,没有宽容失败的文化也不行。

基因之城:聚焦前沿科技,为企业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江北新区的“基因之城”主要包括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健康科技园、国际健康城和生物医药谷等板块,从研发到落地,再到临床医疗,构建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批准在江北新区开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试点工程。作为负责该大数据中心及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戴晓玉介绍,江北本身就有很好的产业集聚基础,诺禾致源、世和基因、明码科技、品生医学、安诺优达等百余家企业与机构早期已入驻当时的生物医药谷。

对于入驻的企业来说,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和专业平台则是吸引它们的关键因素。

聚焦肿瘤精准医疗的世和基因短短几年从5人团队发展成了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公司。世和基因首席运营官赵忞超介绍:“我们的研发需要全球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园区当时并没有。为了支持我们创业,他们就通过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把我们需要的仪器列在采购计划中。”

由于研发需要高昂的设备,不少成长型公司和科研机构受此桎梏。江北新区主动搭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整合基因检测、质谱检测及新药研发等设备与服务资源,为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分析检测、科技信息等“一站式”公共服务。

其中的基因平台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前沿载体,已建成全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购置了50台国际领先的基因检测设备,年测序量达50万人次。

据介绍,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试点工程已经形成了创新生态链,配备了最高端的设备,除了全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还建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大数据中心和质谱中心。

2018年11月,美国七桥基因公司的中国总部落户江北新区。该公司带来的医疗大数据项目,可以为中国生物信息的开发运营提供分析工具和第三方平台。其亚太地区主席纪澄宇说,公司觉得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力度最大,“在美国我还看过报道,介绍它有决心像美国硅谷一样的发展计划。”

质谱与二代测序、精准影像并称为精准医疗三大检测工具,国内质谱临检龙头公司品生医学也于2018年11月决定将其中国总部搬至江北新区。品生医学董事长成晓亮称:“我们希望把运营总部,还有整个的临检总部搬到南京江北新区。江北新区从硬件到软件在国内都非常领先。

与此同时,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也正在江北新区建设中。其中,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是剑桥大学创办800年来,在海外唯一以大学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心将推动生命健康等全球最新技术及应用成果在中国落地。

新金融中心:创新业态,与上海错位发展

江北新区要打造的“新金融中心”,这是个颇具挑战的定位,距离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那么近,位于南京河西的主城区也已经集聚了金融产业,江北新区凭什么对标上海浦东,甚至伦敦金融城打造金融中心?

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葛晓永表示,为了更好地进行产业定位,他们专门聘请了麦肯锡和五大银行等机构进行分析研究,麦肯锡的分析报告提出,建议江北新区在布局传统金融的同时,重点发展新金融业态,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我们对于新金融的理解是:金融科技、金融创新、产业金融和绿色金融。”葛晓永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金融科技越来越显出重要性,而江北新区希望汇集全球顶尖的金融科技企业。

除了金融科技企业,新金融中心还主攻资产管理机构和各类基金。目前,已有华泰、盈科等80余只基金落户,基金池规模近3000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20亿元规模的江北新区发展基金不到一年便发展出14只子基金,最终将形成200亿元规模的基金群。

集聚效应已经开始显现。2017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签约落户江北新区,注册资本金120亿元,这是工行体系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四大国有银行首次将旗下总部设立在非北京和上海的区域。

2018年8月,由美国赛仕公司主导的中美金融科技实验室在江北新区揭牌成立。作为在高级分析及预测分析领域市场保持全球第一的公司,这是赛仕在亚太地区设立的首个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据赛仕大中华区总裁吴辅世介绍,赛仕软件服务于全球3500家金融机构,公司还要在江北建设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数据培训中心,已有8家企业签约创新中心开发金融技术,扬子江新金融创意街区一开园,赛仕将第一时间入驻办公。

除此之外,苏宁金融科技、荣泽科技等一批金融科技代表企业和人寿保险、阳光保险等机构也纷纷入驻。企业选择入驻更看重的是新区打破传统的超前思路。

新金融集聚区所在的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其建设紧扣两个关键词——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通过绿色建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生态廊道、新能源利用若干方面的开发建设,打造一座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城市;同时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体系,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

根据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江北新区将构建融“融资+投资+保险”为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升级版;以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新区战略投资协同基金为契机,加速引进各类基金入驻,构建CBD资产管理与证券化中心和创业创新基金小镇;建设8幢超高层建筑组成的新金融集聚区一期项目、118万平方米的绿地金融中心、5万平方米的金融创意街区,继续规划新金融国际会展中心。

罗群表示,新金融集聚区建成后,将有效辐射长三角西侧区域,从而助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根据规划,新金融集聚区力争到“十三五”末,集聚各类金融企业1000家以上、各类金融资本规模超过1万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00家;集聚基金300家,引入各类社会资本2000亿元。

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6年7月,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园区集聚的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产业涉及自主品牌乘用车、轨道交通、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核心装备等领域,成为当地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承载区。

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韬表示,江北新区赋予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使命是,全面承接“两城一中心”装备的本地化,在高端芯片制造装备、高端医疗器械装备、现代金融集聚等领域取得突破。

因此,园区以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着力构建“1+1+X”的产业发展体系,即以智能装备制造和智能创新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方向,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一批未来产业。

在南汽集团江北新区基地的生产车间里,一辆辆待组装的汽车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流转。该基地工程技术部部长王钦凤表示,车身生产线上已有300多台拥有国际顶级配置的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9.7%。基地投入8亿多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去年三季度以来,在全国汽车市场产销整体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南汽集团江北新区基地的生产增幅仍然超过40%。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从事城市轨道车辆、城际动车组等产品制造的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在2018年连续收获新订单,产值同比增幅近30%,税收同比增加70%以上。在市场的推动下,该公司正在打造无人驾驶智能化轨道列车。

作为国内离主城区最近的新区之一,江北新区对于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加,即将动工的南京北站就设在江北新区内。在长三角领域,工业制造以上海为龙头,以苏锡常为重要骨干,拥有传统制造业基础的南京要实现超车,必须瞄准更高的方向,从新的起点来打造智能化的产业园区。

罗群认为,在未来的5~10年里,江北新区还将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增长的动力在于当地的产业已实实在在具备了活力,已开始发挥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的效应。置身长三角的创新圈中,为创新而生的江北新区将成长为区域发展的全新引擎,为长三角在更高质量上的一体化发展担当使命,贡献力量。

责编:彭海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