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消协15日发布的《信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显示:59.7%的受访者对当前消费环境表示比较或非常放心。这说明当前的消费环境远未能达到能够让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心消费”的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消协每年都围绕消费维权年主题,开展相关消费者问卷调查活动,为年度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今年主题为“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1万亿元,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同时,消费领域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信息泄露、霸王条款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经营者信用缺失现状依然严峻,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调查显示,“品质不如意”是受访者对商品/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此外,“产品信息不真实”(30%)、“商家信誉差”(21.1%)、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19.6%)等“信用缺陷”也是受访者对消费商品和服务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相比服务领域,受访者对商品类消费的不满意率整体更高。对保健品类产品的不满意率达到28.6%,在各类消费商品和服务中最为突出;对医疗类商品(19.8%)和医疗服务(14.7%)的不满意率分别在商品类和服务类消费中排名第二和第四。
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前线上消费的失信或违法情况较线下实体店消费更加多发。其中,受访者认为“夸大宣传,实际效果与宣传内容不符”和“促销活动中假降价”是线上线下消费均普遍突出的失信或违法行为。“低价诱导消费”、“产品/服务信息不透明”等,也是线上线下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信或违法行为。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已经意识到“信用”对于放心消费的重要性,在自身日常消费行为中努力维护个人信用,但由于我国信用约束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对于严重失信经营者的惩戒还不够,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表现得比较突出,还无法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
中消协建议,强化立法与监管,为信用消费体系建设保驾护航。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各类消费者反映集中的失信及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关注网络消费、保健品消费、金融消费等失信和违规行为多发的消费领域。此外,积极探索信用建设社会共建共享机制,督促建立行业自律规范,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强化“黑名单”公示,开展守信联合激励,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责编:刘展超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布《2018年7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测评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70个被调查城市的消费者满意度得分为73.68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中国消费者协会昨天公布了《2018年7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无锡、南通和上海的消费者满意度得分最高,且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
原标题:对保健品市场不是一棍子打死,但要干干净净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进程过半—— 让保健品市场清清爽爽 去年底,保健品公司权健涉嫌传销和虚假广告引起全社会对保健品市场的关注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意在切实履行消协组织法定公益性职责,着力推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放心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