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表示,从国内大健康产业的资源来看,我国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创新的中心仍然在北京和上海,但广州、武汉、成都这三个城市正在崛起,武汉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科教与医疗资源,可以抓住健康产业的先机。
近年来武汉大健康产业初具规模,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聚集了1800家生物企业。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至2025年,打造武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引领长江中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国家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今年2月,位于武汉江夏区的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完成前期前期访谈调研及初步分析。根据初步规划,该产业园将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产业的溢出效应,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年税收1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每年吸纳1万人就业。
不仅仅是武汉,北京、深圳、成都、昆明等城市都已经进入了大健康产业的赛道。
北京制定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全面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重点抓好创新药研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深圳提出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建设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先进医疗设施等布局,加快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建设等。
成都提出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均增长了20%以上。2019年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力争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健康金融”助力健康产业
从国际经验上看,人均GDP到了8000美元时,与民生相关特别是与健康、长寿等相关的产业都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