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互联网保单5年增18倍,线下服务是关键

2019-03-01 09:28:4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互联网保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近日,腾讯微保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显示,互联网保单量在5年间增长了18倍,约有75.2%的网民接受互联网购险。不断扩大的市场吸引了各方力量,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巨头和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公司纷纷入场,依据各自优势三分天下,互联网保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另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目前互联网保民数量约在2.22亿左右,28.7岁成为网民首次购险的平均年龄。

一边是互联网公司携流量打造渠道优势,一边是传统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还有第三方平台的切入,多方力量正激烈角逐互联网保险市场。安达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音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多方势力争夺过程中,线下服务很关键。互联网公司在产品渠道上有天然的流量优势,但传统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逻辑服务和风控上更有优势,两者应互相补充。

进入平稳发展期

从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其在2011年至2016年间实现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6年间,保费金额从最初的32亿元增长71倍至2016年的229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35%。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也一路走高,从2011年0.2%上升至2016年7.43%。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蓬勃情况在2017年发生变化。据统计,2017年互联网保险全年保费收入为1835亿元,同比下滑20.2%。2018年上半年数据同比降幅有所收窄,渗透率则维持在5.3%业内人士表示,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保险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分析,此前市场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在于部分中小保险公司通过理财型保险的收益率抢占市场,而在2017年监管引导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背景下,整体规模缩减。

2018年,保险监管从严监管态势持续,监管风暴正在重塑行业生态。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巨头、第三方平台这三股力量正在各显神通,巩固自身地位,瓜分市场。

落地服务是关键

在章音看来,在多方势力争夺市场过程中,线下服务很关键。

以手机险举例,章音称,公司推出的相关手机碎屏险,与单纯的一次赔付不同,伴随手机险还提供线下服务,通过与手机维修服务企业合作,提供上门服务,强化客户体验。“这种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落地服务,我们在公司内更多称为‘重’服务。”

章音表示,当前互联网保险市场竞争加剧,挑战加大。在大数据背景下,保险公司既要加以细分渠道设计产品,满足不同渠道的个性化需求问题,如设计手机类保险、旅行意外保险、儿童齿科意外医疗保险等;又要为客户设计产品,向定制化转型,如为不同地区高校定制的高校旅行险等。

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保险公司相对比较“重”的服务建设,不仅能让消费者体验比较好的保险理赔服务,也能够保障服务品质。他说,保险公司强调的“重”不应是简单的“重”,而是结合了互联网思维和服务网络便捷优势的“重”,这一“重”的目标很简单,一切以客户的体验为目标。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赵雷亦提及,像落地服务这类“重”的服务,在互联网保险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比如,许多车险企业都有“送电”、“拖车”等服务,家电延保产品附赠清洗服务等等,但也有不少保险产品在这方面有所缺乏。

赵雷称,当前,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正处于交错迭代、螺旋上升中,同时也是保险行业和其他行业跨界融合的关键时期。只有能够把握好“度”、积累好“誉”、控制好“险”、稳定好“制”、完善好“网”的保险公司才能最终胜出。

责编:于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