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保本理财逐渐被压缩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越来越受到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
央行关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9812.17亿元,较2018年12月增加了13645.76亿元,环比增长14.19%,同比2018年1月增长37.67%。
据了解,这也是继2018年8月和9月突破10万亿元规模后,第三次规模上1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开年到现在,沪深两市就已经有4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公告,资金使用额度超过378亿元。
“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收益还不错”的结构性存款成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理财的好去处。
闲置资金好去处
数据显示:在结构性存款的总量中,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增幅要高于个人结构性存款,1月份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4171.14亿元,环比大幅增长20.26%,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45640.43亿元,环比仅增长6.62%。
也就是说,单位客户的是银行结构性存款的中坚性力量,而作为企业客户的核心,上市公司显然对此非常积极。
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其自身能够动用的闲置资金规模所限,所以,结构性存款的资金额度大多在10亿元以内,2-5亿元最为常见,而部分主板上市公司财大气粗,动辄几十亿上百亿也是常有的。
比如,浦东建设(600284.SH)在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结构性存款额度的议案》,同意公司(含控股子公司)结构性存款累计发生额不超过120亿元。2018 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银行结构性存款累计发生额为102.66亿元。
浦东建设认为,使用部分临时闲置自有资金做银行结构性存款,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