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去年GDP预计3.82万亿,湖北今年经济增长目标7.5%~8%

2019-01-14 16:34:5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4日上午在武汉召开。

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湖北在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困难风险明显增多的重大挑战下,2018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约3.82万亿元),高于全国、好于预期。

这一沉甸甸的成绩单得益于湖北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动能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据介绍,湖北全省去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7%,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74.5%。

2019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王晓东说,这一增长目标与湖北经济潜在增长率大体一致,与市场预期比较吻合,考虑了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体现了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导向,也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应对外部变化预留了空间。

今年,湖北将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湖北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经济结构。

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200亿元

2018年,一个个重大项目在湖北成功落地。

中国信科集团在武汉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上线,成功突破芯片三维存储先进技术和自主构架,深海一号下水,鲲龙AG600在荆门水上首飞,快舟一号甲火箭和虹云工程“武汉号”成功发射……

201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8%。新增国家高新区3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多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00亿元。存储器、商业航天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同时,湖北省在去年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換。推出新一轮降成本措施,企业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成本下降0.5元左右。出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5条,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在2018年,武汉龙头作用更加凸显,荆州、黄冈经济总量有望突破2000亿元,随州有望进入千亿城市行列,经济强县实力提升,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2018年,湖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3.7%,进出口贸易增长12.7%,全年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家。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24.7万户、上市公司9家。

今年着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湖北省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其中,对食品、冶金、石化、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要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实现优质制造。

对集成电路、数字、生物、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十大重点新兴产业,湖北省将全力推进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信息光电子、“芯屏端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更多潜力产业成长为现实增长点。

另外,湖北省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高质量运营,加快二级节点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区域经济方面,湖北省将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规划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支持襄阳、宜昌建设现代供应链体系重点城市。支持荆门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随州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开工重大项目270个以上

今年,湖北还将引导各类资本更多投向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等领城。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深入实施综合交通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水利四大补短板工程。

2019年,湖北要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70个以上,续建620个以上。确保华星光电T4、京东方10.5代线、广汽传祺宜昌基地、星晖整车迁址、汉十高铁、蒙华铁路湖北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如期建成。集中力量推进武汉新芯二期、天马柔性屏、小米武汉总部、襄阳中车汉江捷运装备总部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黄冈至黄梅高铁、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武汉至安庆航道整治、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江港口多式联运、荆州煤炭储配基地、川气东送管道增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东风本田扩建、西安至十堰高铁湖北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等重大项目。争取36个过江通道、“一江三河”连通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专家指出,湖北应着力打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应该用好优质科教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研主体简除烦苛,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多自主权,支持更多领军企业建设研发中心,让更多智力资源变成经济资源,加快推动湖北形成更具创新力、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体制机制。

责编:汪时锋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