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取消新股首日涨停板限制是IPO市场化的尝试

2019-01-14 16:30: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二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我们新股上市首日有44%的涨停板的限制,没有交易量,没有交易量的价格是虚幻的不准确的价格。人为限制导致价格不合理,而且前几天都没有交易量,非常不合理,而且限制了交易。首日涨停板这个事情要研究,我个人觉得应该取消。

那么,如果取消新股首日涨停板限制,对资本市场和新股次新股板块有何影响?毫无疑问,如果取消新股首日涨跌幅限制,将是IPO市场化的尝试,有利于打破目前对新股的高度行政管控,也是今年即将落地的科创板与注册制的制度准备。就短期来说,取消新股首日涨停板限制是否预示着新股次新股的春天来了,还需要辩证来看。

我们先看一下新股首日涨停板限制的来历。2013年底,为配合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抑制新股恶意爆炒,沪深交易所针对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和盘中临时停牌等做出明确规定。按照两市规则,新股首日股价最高涨幅为发行价的44%。这一空前严厉的新股首日交易制度,对抑制新股过度投机起到了一定作用。

新股首日交易44%涨跌幅限制制度,在抑制炒新的同时也存在弊端。绝大多数新股首日都能上涨44%,并且经过首日大涨后,随后的多个交易日连续封涨停。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机构、大户每天开盘前利用VIP通道以大资金挂涨停板排队买新股,既破坏了市场公平又引发新股非理性炒作。近年以来出现了多个专门交易次新股的营业部席位,这些席位通过抢筹方式在新股开板前买入潜伏,随后在开板当日反手卖出,并且多数获利不菲。

IPO改革最难的就是询价定价环节,这也是市场化改革能否实质推进的关键一环。真实反映市场需求,是新股定价有效的前提。市场的真实需求是IPO定价机制的核心。新股上市环节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过去,我国新股上市首日实行900%涨跌幅限制,为机构和游资操纵新股价格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目前的44%限制只是在时间上加长了这一过程,并没有在价格形成机制上做出实质改变。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