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24小时生意不打烊 北方城市还要做什么

2019-01-03 09:20:5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对自由撰稿人张先生来说,工作到深夜一两点是常态。但让他苦恼的是,在北京,夜晚能工作的公共场所很少,吃夜宵的选择也是少之又少。

“咖啡馆一般22点就关了,夜里能工作的场所几乎没有。睡前想吃东西,正规餐厅关门较早,外卖上能点的夜宵多出自不正经的小馆子,而且以炸鸡、烧烤为主,很不健康。24小时便利店的水果也卖光了,几乎没有什么健康的选择。”张先生对记者吐槽道。

像张先生这样有夜间工作和娱乐需求的消费群体并不在少数。为了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近日北方多城市打出夜间经济“组合牌”,多种业态将迎来政策扶持。

政策扶持再加码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近日透露,研究出台全市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成为201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为了点亮京城夜经济,北京市商务局将支持建设24小时便利店,鼓励有条件的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深入推进“深夜食堂”。

除了北京之外,2018年11月,天津政务网公开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以打造“夜津城”为主题,完善特色化城市功能,着力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营造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开放活跃度,加快形成夜间经济体系。

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学界的共识是,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业态之一,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其业态囊括了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

夜间实际运营的成本是企业要考虑的经济账。在北京开有多家日料店的毛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夜间主要是人工成本高。如果两班或三班倒的话,晚班时间短一些,但却和早班时间较长的员工工资是一样的。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夜间虽然需求大但还是没有白天需求大,如果有专门成片的街区规划出来做夜间消费市场,则集中度高,有利于整合资源。香港的APM商场、成都大悦城的“悦街”等,都是较为著名的24小时营业的商业中心,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24小时商业品牌,并通过娱乐、餐饮、休闲等各类服务,填补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逐渐培养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针对上述困扰和建议,闫立刚称,2019年将会进一步通过政府的努力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消费便利化水平,也会研究出台多项全市繁荣夜间经济的促消费政策。

大型商场的强大集聚效果能够吸引大量“夜猫族”顾客,并且实现商业规模与人流量的良性循环,而推动“深夜食堂特色商圈”的工作已在去年上半年初步展开。

2018年5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支持“深夜食堂”特色餐饮发展项目申报指南》,支持建设“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和特色商圈,为市民夜间餐饮消费提供便利。在支持标准上,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最高支持不超过5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特色商圈最高支持不超过3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厅最高支持不超过10万元。

夜间消费需求旺盛

对于白天忙于工作的上班族来说,夜生活除了吃饭之外,放松减压是更为迫切的需求。对于深夜营业的商家来说,除了增加销售外,通过夜间时段的贴心服务也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建立品牌好感度。

对此,闫立刚认为,商家不仅要注重与消费者的物理距离,更要看重心理距离。

“比如便利店不仅有销售功能,还要发展成承载社会多方面服务的场所。日本便利店在经营中发现,如果后半夜不营业,白天到店里来消费的顾客也会减少。夜间服务不仅是延长了经营时间,更是把消费者黏住了。”闫立刚称。

在南锣鼓巷开首饰店的店主小薇对此深有感触。她对记者说,像后海、南锣鼓巷这样的旅游区,晚间客流比较大,大部分店开到11点。夜间比白天销售情况好一些,因为下了班的人过来比较放松。

已经成功运营四年半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已成为京城夜间文化地标。2014年4月,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总店正式开启了24小时不打烊模式,打造深夜书房,走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实体书店转型之路。

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郝大超对第一财经表示,24小时书店营业伊始,就深受读者欢迎,通宵夜读的读者也不在少数。夜班时段从21点到次日早上9点,平均夜班读者占全天读者量的近三分之一,平均夜班销售额占全天销售的四分之一。夜班读者和销售高峰期出现在21点到凌晨2点,约占夜班总量的80%。凌晨2点到早上9点是全天销售的低谷,但始终会有十多个夜读的读者。逢节假日,夜读者会更多。

伴随夜间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很多商家已经在开拓夜间经济新业态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包括24小时送药服务、“夜间配”服务等。

责编:杨小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