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央行网站今天发布消息称,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会议,要求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用于补充银行资本。就这个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
马骏介绍说,永续债(PerpetualBond)是一种无固定期限或到期日为机构清算日、具有一定损失吸收能力且可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的债券。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可通过债券市场实现资本补充,支持其资产扩张。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全球发行的其他一级资本(AT1)工具的总规模接近1200亿美元,其中超过80%为永续债,发行人涉及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2个国家或地区,是当前国际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主要手段。
为保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银行需要有足够的资本金。马骏解释道,从资本补充渠道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方式可分为内源性补充与外源性补充两大渠道:其中,内源性补充主要依赖银行每年留存收益以及部分拨备;外源性补充主要有IPO(首次公开募股),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除尚未发行的永续债外,其他方式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可行渠道。
12月25日,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马骏认为,这意味着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启动了新一轮的银行资本补充,这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振我国的资本市场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发行永续债补充银行资本具有杠杆效应,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鼓励银行信贷增长、影子银行回表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资本金是银行扩张信贷的基础,也是应对风险损失的屏障。资本金是银行最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及时补充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可多倍撬动信贷增长。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又迎来创新。日前央行发布消息称,12月25日,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