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又一波“互联网+交通运输”双创项目来袭,投资者可关注了

2018-12-17 18:20:5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又一波“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创新创业项目出炉。小马智行L4自动驾驶全栈式技术解决方案、重运宝、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眼智慧停车平台等创业项目日前公布,并已开始吸引投资者目光。

“其中的几个项目,的确让人心动。”早在2018“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初赛评选阶段,一位看过这些双创项目商业计划书的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由交通运输部等主办的“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每年都能吸引一批投资者的到来。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此前一些大赛项目也的确让投资商尝到了甜头。

广东省番禺区区长陈德俊介绍,曾经晋级2017年总参赛的PONYCAR共享汽车项目,发迹番禺区广州大学城,项目估值10亿,运营车辆数达3000多辆,用户数130万,已融资总额2亿元,布局了北京、广州、深圳、西安四个城市,已率先实现单城市盈利。

此外,2016年获创业大赛一等奖的聚电科技智能充电平台,目前该网络充电运营体系已覆盖全国100余座城市,接入了800多个充电站,10000多个充电桩,项目估值达7亿元。

创业大赛复赛评审委员会主席、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介绍,今年的双创项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既有传统的道路运输领域的创新应用,如智慧停车、公路养护等,也有一些更具巧思、更高门槛、更具专业度的“互联网+交通运输”创业项目。

小马智行团队研发的L4自动驾驶全栈式技术解决方案,配置的车辆拥有360度视角,感应距离超过200米,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场景感知道路、行人等方面数据,为车辆决策和控制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北京红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团队研发的“路诊医生”公路养护智能服务平台创新项目,针对道路表面病害的智能识别系统,取代路面病害检测的人工作业环节,实现智能识别、智能诊断,克服了人工作业带来的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多批次、小批量”、交通条件不便,难以确保较高运输效益、时效等方面的货运需求,智慧物流运输快线项目利用乡村的低空环境,架设钢索控制穿梭机器人在索道上运输货物,极大地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物流发展环境。

又一波“互联网+交通运输”双创项目来袭,投资者可关注了

“交通运输+互联网”解决了交通运输领域不少难题。图为广州港集团南沙海港作业区。摄影/章轲

参赛项目中还出现了一些概念超前的创新方案,如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汽车防酒驾系统等,甚至有团队提出,利用细菌来修复路面。

来自青岛公交集团公共交通研究院的参赛团队研发的“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轮胎中植入芯片,可以起到轮胎电子身份证的功能。通过对芯片数据的处理,可以查询轮胎当前状态以及系统操作日志记录等,确保行车安全。

而“细菌自修复路面”项目则提出在混凝土中添加一种特殊的细菌,细菌生活在混合物内部,并产生碳酸钙,当它们发育时有助于填充裂缝。

第一财经记者专门从主办方调取的部分商业计划书里看到,由中运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在智慧车站的应用”系统具有实时黑名单布控功能,可以对指定的黑名单进行车站实时布控并报警,该系统为客运站的安全保驾护航。该项目融资规模在1500万元左右。

由广东重运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重运宝”双创项目,是全国首个重型物流全流程生态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云计算及区块链技术,打通车主、货主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智能车货匹配,提供车辆在途跟踪、双向保证金交易、在线支付等服务。可以合理有效地配置物流资源,节约社会物流成本。该项目计划融资3000万元,出让10%的公司股份。

由华砺智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网联车平台,搭建了车辆、行人以及路侧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桥梁,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全时空的、高可靠的交通信息,实现人-车-路的协同。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上述这些双创项目虽融资规模不大,但市场前景可观。交通运输部有关专家介绍,“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双创项目,大多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如智能汽车项目,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就提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加大对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等公共平台的支持力度,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具有技术特色的创新型企业参与智能汽车发展,推动众包、众创、众扶、众筹等多种创新模式。

该征求意见稿还明确,利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渠道,支持智能汽车重大项目建设和示范应用。强化税收金融政策引导,对从事智能汽车研发制造的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优惠,落实对智能汽车领域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等政策工具,重点扶持智能汽车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责编:汪时锋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