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AI芯片“火”了一年,却拉不住“狂泄”的手机市场|娜姐笔记(2)

2018-12-17 09:49:3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可以看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手机产品在发布时都搭上了AI概念,比如三星的AI助手Bixby可以通过摄像头完成智能翻译、汇率转换等。华为也发布了首款集成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的芯片,随后发布的Mate10、P20、荣耀V10、荣耀10等产品中都加入了拍照识物的功能。就连低调的苹果,也在芯片上加入了“仿生”的噱头,表示拥有一个每秒运算次数高达6000亿次的神经网络引擎,而“神经网络”一词的使用,也带动了今年一波手机发布会PPT的跟风。

但终端市场的下滑趋势并没有因为AI的概念加持而停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8 年 11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3537.0 万部,同比下降 18.2%,环比下降 8.2%。 2018 年 1~11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3.79 亿部,同比下降 15.6%,上市新机型 39 款,同比下降 49.4%,环比下降 18.8%。

虽然这一年偶尔有“回暖”的迹象,但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究其原因,AI在当前依然更像是营销噱头,千篇一律的技术渲染有时候反而让消费者产生了更多的反感。

一方面,目前几大手机芯片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主要是利用AI对所需要的运算方面的能力做出优化。比如高通是通过DSP,CPU和GPU的协同来实现加强AI运算能力。而麒麟970则是通过内置独立的NPU来实现,其实只是不同的路径,从性能上说,很难说谁能把谁“甩开了距离”。

另一方面,AI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或者是技术叠加,而是由芯片算法、系统等共同组成的完整系统,手机厂商如果想构建真正的AI能力体系,除了芯片和硬件公司外,更需要一揽子方案“配合”AI,打造应用生态和相应的智能系统。但反观目前市场上的手机,依旧甩不掉PPT式的AI营销策略。

从这一年多的手机市场来看,上游方案的再也无法像过往那样拿来即用,“交钥匙”方案下的千机一面时代已经过去,真AI还是假AI,考验的是手机厂商“真金白银”的投入,以及构建AI生态的能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