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安联中国获批筹建、安盛天平股权变更敲定,外资抢滩保险市场

2018-11-28 09:25:1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次实现新突破。11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11月27日,安盛集团宣布,已与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的现有国内股东签订协议,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安盛集团也将成为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今年,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相继落地,包括进一步加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东持股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做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2018年底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等。

穆迪研究报告表明,保险业对外开放新政对在中国运营的外资寿险公司具有正面信用影响,原因是这将提高其管理自主权。此外,新政鼓励产品多元化,可解决当前寿险业过度依赖短期利差产品的问题,因此也有利于中资寿险公司。

对外开放再下一城

11月27日,安盛天平重大股权变更落定。安盛集团将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总对价将达46亿元人民币(约合5.84亿欧元)。其中,15亿元人民币(约合1.9亿欧元)的融资经监管部门批准后,将通过安盛天平的减资来实现,以回购现有国内股东的股份。

同日,天茂实业(代码:000627)对外发布《关于出售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公告》显示,上海益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海南华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陆达科技有限公司和天茂集团合计五家中方股东已于26日同时与安盛集团在上海签订了《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股份出售和购买协议》。出售完成后,安盛集团将持有安盛天平100%股权。

而根据银保监会的筹备批复显示,11月25日,银保监会已同意安联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筹建期限1年,公司将注册在上海。

安联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Oliver Bäte)说,作为首家获批在中国筹建保险控股公司的外资保险公司,此举将帮助安联中国在这个战略市场上继续扩大布局。

银保监会表示,目前,已完成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筹建重庆分行、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韩再保险公司筹建分公司等市场准入申请审批。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外资(合资)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及设立情况如下:

时间

类型

获批公司(包括合资)

2018.11.25

保险公司

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2018.10.10

代表处

法国教育健康相互保险公司设立北京代表处

2018.10.10

分公司

大韩再保险公司筹建分公司

2018.9.21

资管公司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8.9.21

分公司

关于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筹建北京分公司

2018.9.13

代表处

比利时裕利安怡信用保险公司设立上海代表处

2018.7.31

代表处

葡萄牙忠诚保险有限公司设立北京代表处

2018.7.25

资管公司

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交联康银资产管理公司

2018.5.18

分公司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云南分公司

2018.5.2

资管公司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开放可以促进改革,有助于回归良序市场秩序形成的基本常识。以开放促进重建常识的改革,是中国保险业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

外资看好

自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以来,外资险企普遍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根据安联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保险市场的增长,在未来的十年,预计中国的保费规模将每年增长14%。

而从银保监会此次公布的保险业对外开放阶段性成绩单情况来看,外资险企布局中国市场亦态度积极。

安联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邵多卓(George Sartorel)先生表示,“中国是安联集团亚洲增长战略的核心,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的设立有助于安联将全球专业知识与当地市场的客户及行业需求充分融合。我们希望为中国保险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创新贡献一份力量,希望为中国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AXA安盛集团首席执行官Thomas Buberl也表示,安盛天平为AXA安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可以充分抓住中国财产险和健康险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期待能藉此为现有和潜在的中国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将成为整个集团及其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增长引擎。”

根据记者了解,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准备、试点、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出现新突破等五个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00多家,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朱俊生认为,扩大对外开放,可以促进保险业转变经营理念,推动保险市场深化改革,并有助于外资保险公司提高市场份额。

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理念偏差,大量中短期存续业务弱化了寿险的保障功能,并倒逼和诱发资产端的激进投资行为。财险业则片面追求规模,公司经营高度同质化,“规模至上”导致大多数市场主体经营持续亏损。

朱俊生认为,大多数外资公司由于产权的有效约束、股东的审慎经营理念、面向全球市场的统一业务标准等,能够恪守保险经营的一般规律,较好地发挥了保险的长期保障与风险管理功能,很大程度上为中资保险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渗透度的提升,其审慎经营理念的影响将逐步扩大,在长期保障业务发展方面的经验将会外溢,从而会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朱俊生称。

开放并不必然带来风险

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作为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保险业正式开启对外开放模式。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仍较为有限。

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140.06亿元,市场份额5.85%。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较低,在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中,市场份额为1.96%;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在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中,市场份额7.43%。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外资持股保险公司比例的放开,外资进入中国保险业的组织形式将更加灵活,有助于提高其拓展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开放是否会造成保费收入更多地流向外资保险机构,从而造成保费外流风险也引发关注。对此,朱俊生认为,保险业的开放并不必然带来风险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在全球很多市场经营的外资保险机构,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可以增强经营的稳定性。

“保费收入是风险的对价,对应的是保险机构在风险事故发生时承担的赔偿或给付责任。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定价基本合理,保费收入多少就反映其承担风险责任的大小。不能只看到保费收入,而无视其背后的保险责任。”朱俊生说。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