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可能没有想到,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将会得到如此广泛的重视。
28日,在香港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贺建奎将按照计划在上午11:30参与“人类胚胎编辑”的相关发言,在这一环节发言的,还有其他三位大学的代表。
三年前,首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声明曾称,任何把生殖细胞编辑技术投入临床使用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除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已得到解决,以及临床使用已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但第二届峰会尚未召开,却已经迎来了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出生的消息。贺建奎恰巧是本届峰会的发言人之一,也是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参与者。
26日,南方科技大学的声明却毫不客气地表示,“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CRISPR等功能强大的编辑工具因为精确、简便等特性获得了爆发性的应用。但具体到人类基因组编辑,在应用伦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完美解答。其中涉及到可遗传的基因编辑,以及治疗目的以外的基因编辑应用,更引起社会广泛忧虑。这与成为第二届峰会要讨论的议题形成了某种呼应。
根据相关网站显示,峰会广泛召集了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各界人士,包括研究人员、伦理学家、决策部门、患者团体以及全球科学组织的代表等,继续推动相关的广泛讨论。参与者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自2015年首届峰会以来取得的科学进展;二、基因编辑应用于不可遗传的疾病治疗的进展;三、对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科研状况及临床应用潜力;四、2015年首届峰会确定的技术挑战最新情况;五、制定国际监管框架的规划和前景;六、人类基因组编辑应用的可能伦理和社会问题;七、基因编辑话题的公众参与。
该峰会由香港科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医学院联合举办。第一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曾于2015年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科技部网站今年6月也曾公布了第二届峰会举办的相关情况。
2015年,峰会结束后曾经发表声明称,强化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显然是必要的”,应在适当的法律和道德监管监督下继续开展。但如果在研究中对早期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进行了基因编辑,那么被修改的细胞不得用于怀孕目的。
不过,声明也指出:“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和社会认识的发展,对生殖细胞编辑的临床使用应定期重新评估。”
责编:宁佳彦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因为促成人类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贺建奎立于风口浪尖。 他是7家公司的股东,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他也是南方科技大学的一名副教授,这其实是贺建奎最该被关注的身份
世界首例转基因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基因编辑项目针对的是一对双胞胎,但只有一名达到了预期效果,另外一名婴儿虽然经历了基因编辑手术,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原标题:科学家发联合声明: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 “知识分子”微博发布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