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市场低迷、资管新规明确“去通道、降杠杆”,2018年的券商资管行业正遭遇寒冬,转型和谋变大势所趋。在业内看来,这也是行业的一个转折点。
“这是最坏的时代,行业遭遇阵痛。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中国居民个人财富迅速增长,机构资管需求不断上升,主动管理大有可为。”中泰资管CEO叶展认为,主动管理是资产管理公司唯一的出路。
近年来,公募基金业务已成为券商及资管子公司重点关注业务之一。目前已有10余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牌照,并布局公募基金产品。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中泰资管将发布首只公募基金,加入到券商系资管公募业务领域。
券商资管行业处阵痛期
在今年三季报中,券商前三季度业绩集体下滑,投行业务和信用业务等成为主要拖累,资管业务相较其他业务表现虽好,但也有多数券商资管收入同比下滑,呈现“入冬”迹象。
另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2018年三季末券商资管行业管理规模13.84万亿,比今年年初16.57万亿减少了2.73万亿,比去年规模最高峰(18.77万亿)下降近5万亿。
“现在看起来全行业肯定是一个低迷萧条的时期,各类资管机构今年都遭遇了一些阵痛。”谈及资管行业现况,叶展认为,这种阵痛短期可能取决于政策,长期而言,所有的资管行业都是围绕居民财富在做服务,“我们如果相信中国的居民财富会继续增长,那么这个行业就会继续增长,特别是对专业的资管机构的需求更加会不断的上升”。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居民净可投资资产以年化15%的速度在增长,而机构资管需求大概是以年化25%的速度增长。“后面这个速率也许会改变,但是长期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只要有这个大前提在,资管行业就不会一蹶不振,无非是从一个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一个转型。”叶展称。
“你是希望自己赚钱,还是希望让客户赚钱?很多情况下二者是不可兼得的。为了长期利益而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这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我们拒绝了许多通道、定增、新三板和股指期货套利业务,但赢得的是客户的信任与我们主动管理能力的与日俱增。”叶展用“我们比别人的转型早了一点”来形容这几年对主动管理的坚持。
叶展认为,当前应该回归资管本源,资管行业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履行信托精神、体现投资管理能力。他同时称,“做好主动管理,其核心就是要打造投资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做主动投资需要面对纷纭复杂的市场、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难度非常大,但主动管理也是资产管理公司唯一的出路。”
根据中泰资管提供的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中泰资管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占比分别为61.00%、59.20%和60.62%,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低迷行情下为何逆势发行公募基金?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布局公募全产品线为中泰资管定义为“拥抱春天”的规划。目前已有多家券商系资管公司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并布局公募基金产品。
中泰资管方面表示,今年11月19日起,该公司旗下首只公募基金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将公开发行。2017年12月,中泰资管获批公募基金牌照。在这之前,有12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牌照,分别是东证资管、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中银国际证券、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浙商证券资管、渤海证券、东兴证券、北京高华证券。
不过,当下市场处于冰点之际,中泰资管为何选择此时发布偏股混合型基金?
“我们选择在这个时点发行,一方面是因为从长周期的维度来讲,当前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释放,处于风险报酬比较高的区域;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打破‘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魔咒,让持有人能真正赚到钱。”中泰资管基金经理姜诚称,这是公司在充分评估市场风险报酬比后作出的决定。
此外,记者观察到,这是一只少见的将“产品仓位与点位负相关”明确为产品投资策略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该基金产品的招募说明书中提到,将根据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系统评估系统性风险,根据个股估值水平(中证800指数的市净率P/B )决定股票资产的投资比例。
在姜诚看来,投资策略更多取决于个人的投资风格。他称,“仓位的变化并非主观预测、进行择时的结果,而是基于市场的温度进行反向操作,根据个股的风险报酬比进行调整。比如,在市场一片贪婪时,我会因为股票的风险报酬比下降而减仓,而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我也会基于个股的风险报酬比提高来逆势加仓。”
谈及后市,姜诚认为进一步杀估值的空间并不大。他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应过度放大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恐慌;中国的人口红利仍在,但表现形式从低端劳动力红利向高端技术人才红利转变;中国企业在若干领域将陆续冲击全球技术前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不存在实质性障碍;经济体制仍有制度红利空间,螺旋式发展中还将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
责编:杜卿卿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券商资管发力固收与公募产品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林婷婷 资管新规落地两月有余,券商资管产品受到不小冲击。格局重塑之下,券商资管固收产品和公募基金业务成为各家发力重点
随着公募基金在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多年积累,加之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等领域的最新拓展,以公募基金为主要投资管理人的我国养老投资体系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