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家热议六个“稳”,平稳预期是最好的货币政策(2)

2018-11-14 09:19:2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潘敏认为,目前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冲击很重要原因就是去杠杆,经济系统去杠杆压力比较大。 其次,市场流动性、货币供应量这几年增速是两位数之下,经济还没有完全摆脱靠资金运转的体制,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比较快,整个经济体缺血会比较厉害。

针对六个“稳”,潘敏表示,这里面对于金融来讲,杠杆和流动性是最核心的。他认为,稳杠杆的过程中,首先不仅要稳金融部门的杠杆,而且要稳住家庭和企业部门的杠杆。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战略研究总监谈黄小军认为,不光是对家庭甚至是对非金融企业的杠杆也应该稳,但在时间落地以及机制设计上要特别小心,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机制是不一样的。

平稳预期就是最好的货币政策

谈及货币政策的走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上,对于货币政策目标有三点重要的变化:第一,提出“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第二,指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要求“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第三,要求增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管涛认为,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主要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货币政策近年以来通过杠杆、对冲操作,实际上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可以说利差已经大幅收窄了,但最新数据仍然显示,人民币信贷增长还是不尽明显的,主要问题不是货币总量问题,而是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杠杆需求问题,这要通过金融供给的体制创新,疏通货币政策到实体经济的传导。

潘敏认为,货币政策对于稳增长效果来说是有限的或者说不确定的。他进一步指出,还是应该靠结构性的改革,比如说像现在的供给侧改革,消除系统性风险,才可以推动经济稳健、长期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剑平对比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示,六“稳”总结一句话就是稳定预期,只有把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稳定住,才有更多时间关注科技和创新。在他看来,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千万不要折腾”,货币政策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的,平稳预期是最好的货币政策。

黄小军表示,中国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中表现不脆弱,甚至是非常强的。基于这样的情况,中国货币政策可以根据目前特殊的情况做一些安排。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