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小微企业变“码商”,金融科技助线下商业数字化升级

2018-11-08 09:19:5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房租、水电、进货资金周转难,一直是困扰武汉码商段思飞的经营难题。今年春节,她发现开店一年多的经营流水,让她在支付宝上的“多收多贷”有了不少贷款额度,于是试着申请借了2万元,提交申请后一秒,钱就到账了。

类似段思飞这样的变化发生在全国数千万码商身上。2003年,中国出现了“网商”群体,而2018年,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成为“码商”崛起元年。

小微企业由于缺乏传统金融风险评估的数据,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经营痛点,是近年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难题。

小微企业成为码商,被金融科技赋能后,原本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经营痛点被金融科技一一破解。例如,可以在线上货源市场进货,便捷地进行采购备货并进行库存管理。

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表示,移动支付不仅让线下商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也为小微商家获得金融服务提供可能。

小微商家上“码”

所谓“码商”,即用二维码做生意的线下小微经营者。方便消费者、避免假钞、记账方便,这些都是移动支付明显的优势。通过二维码的链接,小微经营者可以享受到多种服务,经营者可以借由二维码实现数字化经营,实现“门店数字化”、“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用户运营”,从而获得营销、贷款、理财、保险、赊账进货、经营分析等多维金融科技服务。

根据《码商:2018中国小微商家发展报告》,超过40%的店铺营业时间超过12小时,过半实现月营业额3万元以上。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行业分布广泛,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与此同时,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营销宣传难、管理经验缺乏、顾客流失等经营痛点,并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忽视。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经营痛点,成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难题。

今年5月,支付宝联合生态伙伴推出“码商成长计划”,为线下近1亿码商提供“保障”和“成长”两大助力:码商可以通过“多收多贷”获得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通过“多收多赊”享受到一站式进货服务并有机会赊购;此外,码商还可以在支付宝“商家服务”里通过商家信用获得免押服务,在“生意经”上了解经营知识。

据了解,支付宝上的“多收多保”已经能够实现2分钟申请、1秒钟审核、2小时到账。目前AI技术在“多收多保”的贡献度已达50%以上,而区块链理赔技术将审核时间缩短至1秒内,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

支付宝最新数据显示,一年时间内,已经超过300万码商通过“多收多贷”获得贷款;700多万码商通过支付宝“商家服务”直接进货。

金融服务覆盖产业链上下游

随着双11的临近,商家备战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据网商银行信息,今年共为双11商家准备了2000亿元资金支持,累计投入3000万元补贴帮助降低商家融资成本,看好双11消费而贷款备战的天猫商家较去年提升50%。

同时,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基于大数据和风控模型,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数据一体化,除了覆盖更多的线上小微企业,网商银行还为新零售产业链上下游的长尾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以银泰百货为例,银泰百货拥有大量联营商家和租赁商户,联营商户由银泰百货统一收银,一般会有1个月到1个半月的账期。银泰百货CFO押志高透露,为了提升商场供货效率、改善资金周转问题,起初也尝试过引入一些银行来为入驻银泰的商家提供贷款服务,但由于放贷过程较为繁琐,审核严格,同时需要固定资产及可抵押物,且申请流程时间无法保证,商家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占银泰百货70%的服饰商家,由于轻资产、缺乏抵押物在传统银行难以贷到资金。

网商银行基于银泰百货的供应链提供了应收账款池金融服务,商户在网上申请,无需提供证明材料,网商银行通过经营数据进行评估,商户可直接获得贷款。商户提前拿到货款用于周转,待银泰百货将销售款给到商户时,系统会自动判断贷款余额与应收账款之间的关系,如触发条件,新到账资金可自动用于商户偿还贷款。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出台措施从“税费减负”、“简化流程”、“金融扶持”等方面帮助中小商户发展,正规金融正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

“事实上,移动支付不仅让线下商业实现了数字化升级,也为小微商家获得金融服务提供可能。”金晓龙介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让商家每一次经营行为都在累积自己的信用,从而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

“我们的贷款平均利率在2017年整体下降一个百分点的基础上,还将争取继续下调。”金晓龙介绍。他还表示,今年天猫双11及接下来的双12,网商银行将为包括饿了么与口碑为重点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总计提额170亿元,并投入1000万补贴帮助降低商家融资成本。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