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冲即忘”需变革
中国启动厕所革命后,全国新建厕所的数量明显上升。国家旅游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已新改建厕所6.8万座,各地安排配套资金超过200亿元。
2004年,中央财政设立农村改厕转移支付项目,推广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提出了三格化粪池式、双瓮式、三联沼气池式、粪尿分集式、双坑交替式及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卫生厕所等6种模式。2009年又将农村改厕纳入深化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予以大力推进。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3.8亿元,新建、改造2126.3万户农村厕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CIED) 武洲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厕所与如厕环境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也有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例如只注重厕所外观建筑的美观性,却忽略了厕所本身的如厕功能性。虽然厕所内各种设施配套很齐备,却安装错了位置,更对不同条件不同场景下的用户行为、使用心理、切实需求等调查研究还不透彻,造成后期厕所保洁压力增大,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厕所建设项目前期缺少专家论证,后期缺少可持续评估标准,这些都为后期公共设施运营留下了隐患,甚至新建厕所投入使用出现问题后反复改建补救,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厕所的普及率的确已经很高,但是厕所化粪池里的物质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很多厕所的粪便就直接排放到一些露天的场合,这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冲水式厕所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使用的厕所,但是这种技术仍然存在很多局限,特别是增加了后期的处理量和成本。”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刘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可见,目前所谓的卫生“黄金标准”,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即冲即忘”方案,已经不能适应人类健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