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银行资本充足率下滑,多渠道填补资本金缺口(3)

2018-10-24 09:50:4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一般而言,多数银行会选择直接增加资本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加资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内生性资本补充方法,即增加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是外援式资本补充方法,即通过上市、定增、发行优先股、发行二级债等方式。

今年以来,可转债、二级债等“补血”工具轮番而上,截至目前,银行待发行的可转债约有2485亿元,前9个月已发行的二级资本债达2708.2亿元,同比增长1.94%。

然而,可转债只有转股后才可补充银行一级资本,期限较长,而二级资本债尽管发行较多,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并不能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许文兵称,对于国内银行而言,核心一级资本指标较为重要。但事实上,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较为匮乏,并且门槛较高,如定增、发行可转债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不适合资本压力更为严峻的非上市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的资本压力主要来源于表外非标资产的回表。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如果表外非标回表,只要占总资产规模的10%,那资本充足率低于12%的银行就难以承受,其中以中小银行影响最为明显。

一位来自华中地区农商行的业内人士向记者称,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工具较为有限,尤其是一级资本工具,仅靠银行留存利润进行补充远远不够,所以近来不少中小行纷纷扎堆上市,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撑。

许文兵亦认为,中小银行较为缺乏的是核心一级资本,“如果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渠道未完全打通,那么,中小银行的融资过程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帮助商业银行进行资本补充,监管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其在资本补充渠道上进行创新,比如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等。对于上述创新型工具,许文兵指出,新型工具的推出仍需时间,另外还需考虑监管的态度和市场的接受度等因素。

他进一步称,“对于大型银行来讲,创新型工具没有成熟的操作模式,其成本是多方面的,而现阶段传统的资本补充工具还有发行的空间;对于中小银行来讲,创新型工具并没有太大的使用空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