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新的柔性屏生产线的同时,黄秀欣表示,维信诺更关注研发,在昆山、固安均设置了研发线,模拟量产,大部分问题在中试阶段完成,确保研发的成本、效率。
柔性显示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黄秀欣说,一是产品形态,二是市场接受度,三是硬件,四是材料。比如,柔性显示需要电路、基板等相关配件的支持,这些配件也需变为柔性,所以柔性显示将带来全产业链的变化,必须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建产业生态。

需防范“供过于求”
在今年8月给2018中国显示学术会议的书面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曾预计,到2020年,柔性AMOLED屏需求量将超越刚性AMOLED屏需求量。不过,他同时提醒道,国内柔性AMOLED建线太多,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各地需注意投资风险。
从全球看,2016年OLED产值154亿美元(三星一条柔性6代线),2023年产值35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2.7%。其中,中国大陆投资积极,国内准备投资或号称投资的AMOLED量产线有10多条(8条6代柔性AMOLED线),每条线投资规模数百亿元左右。
奥维云网(AVC)资深分析师哈继青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认为,由于苹果IPhone X手机销售不理想等原因,柔性OLED面板市场目前供过于求,因为产线太多。维信诺投建新的柔性OLED产线是很早就定下的计划,它现在的股东华夏幸福本身也需要这些来进行融资。
不过,黄秀欣认为,目前柔性AMOLED屏做多少卖多少,因为AMOLED屏的生产工艺难度高,AMOLED生产线的产能释放较慢,量产爬坡的时间较长。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清新认为,中国的AMOLED面板产业,还没有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在的关键是要避免盲目投资,希望企业横向合作,完善国内AMOLED上游材料、设备的产业链配套,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