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只要是投资者的事就是大事,就要尽心竭力的去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总经理巩海滨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投保基金成立于2005年8月,这家特殊的机构在一场席卷二十多家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行动中应运而生。投保基金公司目前已经使用投保基金向投资者清偿225亿资金,但这笔资金还需要向实际债务人进行追偿。
投保基金近年来受到市场瞩目,主要是在此前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先行赔付案例当中,投保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投保基金呈献给外界的形象依然很神秘。
有人说,只看见投保基金每年向交易所和券商收取上百亿的基金,但似乎“只进不出”;有人说,在万福生科、海联讯、欣泰电气三大先行赔付案中,收取了超5个亿的赔付资金,但不知赔给投资者的有多少;还有人说,宣称以投资者保护为主要职能的不只有投保基金,还有证监会的投保局、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这家“基金”是如何保护投资者的?
“先行赔付的资金,我们基本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赔付给了受损投资者。”巩海滨说,投保基金起源于十多年前的证券公司风险处置,但是目前已经构建了五大业务体系,并正在探索与上市公司成立共管账户,为投资者进行“一对多”的高效率调解,让更多投资者可以更快获得赔偿。
监控每一笔场内资金
“可以这样说,监控规模涵盖A股市场全部投资者资金变动,目前大约有1.4亿投资者2.3亿个证券账户,可以监控每个投资者的资金变动。”巩海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鹰眼系统”每天监控资金变动金额在1万亿左右。
鹰眼系统,即“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由证监会机构部授权投保基金建设、维护和日常管理,意为看得紧、看得清、看得实,任何变化都会被发现。自这套系统2013年建立以来,A股再没有出现过机构恶意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即使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时期。
投保基金公司目前有五大职能体系,一是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进行投保基金筹集、管理、运用的体系;二是以监控系统和统计分析查询系统为依托的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监测体系;三是以投保基金、专项补偿基金和行政和解金为主体的投资者赔付体系;四是以解决投资者诉求和倾听投资者意见为核心的投资者诉求响应体系;五是以评估市场主体投保状况为主要内容的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体系。
“投保基金最早起源于一场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即使在现阶段,这套基金保障体系,对市场安全、投资者保护,也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巩海滨告诉记者,事后调解、诉讼、赔偿是保护投资者的方式,但提前防范、化解风险,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前提和保障。
2005年,在广东证券风险处置过程中,证监会推动试点多家银行三方存管模式,这也是第三方存管制度建立的雏形。
为了应对风险,除了初始资金外,证监会2006年通过《关于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沪深交易所自2005年7月1日以后产生的交易经手费的20%;证券交易所、结算公司及各主承销商自2005年1月28日以后产生的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需按规定缴纳保护基金。投保基金正式开始从市场渠道筹集基金,目前除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外,其他渠道仍在延续。
基于此,投保基金公司延续了之前的两大业务职能,一方面,继续募集、管理和运用投资者保护基金,以用于在特殊风险阶段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将来发生风险时候保护投资者权益支付,形成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建立证券公司风险监测和投资者保护的监控系统,也就是鹰眼系统。通过每天监控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情况,一旦发现证券公司或者银行等挪用资金,就会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遏制风险的发生。
“前一阵我到沈阳参加了一个第三方存管业务座谈会,相关23家银行都参加,今年正好是由银行实行存管制度10周年。”巩海滨说,以前投资者交易资金,都是放在证券公司。由于当时制度不健全,证券公司后来出现大笔挪用投资者保证金的情况,证监会2008年正式推动建立第三方存管。
经过几年探索尝试,2013年投保基金上线了鹰眼系统,通过对中国结算、23家存管银行和102家证券公司提供的2.3亿客户账户资金进行逐日监控比对,实施“看穿式”资金监控,及时堵住占用挪用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的漏洞。
对证券公司进行监控,包括资本、流动性、信用、市场、操作(合规)5类主要风险共21个核心监测指标,通过对比及时监测证券公司的风险。因为一旦券商经营出现较大金融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同样得不到保护。
据他介绍,证券公司的风险因素是多元的,有时财务状况较差、有时杠杆过高、有时资本充足率不够、流动性长短期错配等等,但是近些年来都没有出现过风险爆发,原因就是在券商随时全面“体检”过程中,对薄弱环节已经及时做了预警和补强。
“2012年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挪用保证金的情况?”面对记者的提问,巩海滨确定地说,哪怕经历了2015、2016年那样的市场波动,也没有出现过证券公司和银行恶性挪用的情况。
攻坚赔偿调解“一对多”难题
交易所及券商上交的保护基金,相当于资本市场的“再保险”制度。这部分基金虽然已有数百亿,但并非针对单个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赔偿。
截至2018年9月底,投保基金公司参与了26家证券公司破产清算,累计向投资者拨付投保基金225.3亿元。
“交易所和券商上交的基金,只能按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用于特殊风险事件。”巩海滨说,投保基金在保护投资者方面正在做更多探索。
整体而言,目前监管层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赔偿。而在事后赔偿环节,“散户型”索赔已经通过市场化手段能够较为成熟的实现。比如在证监会做出处罚之后,投资者可以付费请证券诉讼律师,通过起诉、索赔的方式获得赔偿。
但在A股这样一个有1.4亿户投资者的散户型市场当中,如果不能够批量解决问题,就无法提高索赔效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投保基金将着力点放在了解决“一对多”的难题上。
“明天我去山东,我们法律部门的分管领导去杭州,都是作为技术咨询顾问,去协助当地法院解决司法审判的难题。”巩海滨告诉记者,为了能够批量解决投资者赔偿问题,投保基金做了多种尝试,投资者有望获得更多便利。
首先是专项补偿基金,目前主要是先行赔付基金。投保基金公司此前已经完成了万福生科、海联讯、欣泰电气三大专项赔偿案例,共赔付3.4万人、金额达5亿元,赔付比例均达到95%以上。
“万福生科、海联讯案,都是两个月就赔付完成,前者赔了1.7亿,后者赔了8900万。欣泰电气案涉及诉讼等程序,整个跨度有5个月,赔付了2.4亿。”巩海滨说,这些赔付基本都是线上完成的,投资者到网站申请、实现支付,足不出户完成索赔。
不过目前先行赔付适用案例依然有限,大部分投资者赔偿还是依靠“一对一”调解或诉讼完成。投保基金管理的另一项资金是“和解金”,基于这笔资金将行政和解的功能发挥出来,相关工作还在证监会领导下积极推进。
巩海滨表示,投保基金目前正在探索跟法院合作,将在先行赔付过程中形成的计算算法和计算系统,提供给法院作为审判决策的参考,减少法院审判的难度。之后,投保基金进一步介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调解,按照法院判决模式跟投资者进行协调。
“我们在积极探索一对多的调解模式,通过一个共管的资金账户,由上市公司自愿交纳一部分资金,由我们双方共管,然后与投资者形成和解,在我们监督下进行支付。”巩海滨说,投资者对投保基金的权威比较信任,上市公司对投保基金的决定也比较认可,这种“示范判决+诉后调解”方式也能大大提高调解的效率。
为投资者架桥
投保基金的另一大作用,是为投资者与监管部门架起沟通的桥梁。比如当投资者拨打证监会的12386热线时,在证监会投保局指导下,是投保基金在负责接收,并进一步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反馈。
“大家打电话主要是投诉、咨询、建议三大类,我们都会及时处理,相关投诉意见建议会转发给相应的机构处理。”巩海滨说,证监会2013年设立了12386热线,至今已经处理了超过50万单投资者的诉求。
另外,投保基金还会针对热点问题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比如年初对“四新业务”、“独角兽”的市场反应、股市下行阶段投资者的感受等,在下发问卷、回收之后,形成报告上报监管部门。
不仅如此,投保基金还立足于第三方中立立场对整个市场的投资者保护状况进行评价,每年发布一份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评价报告不仅包括对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市场经营主体的投保评价,也包括对政策有效性、自律组织的投保评价。而且,还有对证监会稽查执法状况的评价。
“我们都是拿公开数据、投资者反馈,从第三方角度进行评价。”巩海滨透露,《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白皮书》将于近日对市场公布。
巩海滨曾在证监会处罚委、四川证监局、山东证监局工作多年,一直从事资本市场监管工作。
在他看来,过去的十年当中,投资者保护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投资者保护工作逐步呈现整体性、系统性、协作性特点,现在市场主体、自律组织,以及投保基金、投服中心等市场化组织,共同形成了多元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使得投资者保护从事前防范到事后解决,都能有快速反应。
另一个是投资者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更强,自主行权能力提升,当然,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巩海滨表示,下一步还将提升科技化程度,升级鹰眼系统,构建更加全面的“雷达”扫描体系,开拓远程服务等等,为投资者多做好事、实事,落实证监会提出的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是投保基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编:黄向东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市场低迷如何投资? 基金经理们现身说法 建议个人投资者“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选择定期定额投资偏股型基金来适度参与弱市行情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 今年的市场形势让不少投资者犯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