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首席评论丨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就业市场?

2018-10-12 18:06:4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首席评论丨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就业市场?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就业市场?

导视:

人工智能时代,

机器替代人会很快到来吗?

职场人如何应对挑战?

首席评论,精彩关注!


首席评论丨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就业市场?

文字实录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有哪些变化趋势?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获得快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将在并不遥远的将来取代部分人类工作,这一变化会很快发生吗?一些就业岗位被机器替代的同时,也将有大量新岗位创造出来,创造的岗位会多于消失的岗位吗?面对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个体,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以及政府该如何迎战呢?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一项最新报告提出,目前人类承担了全球71%的工作,到2025年,机器承担的工作将超过人类。这一变化将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不过,就岗位的整体数量而言前景依然乐观,预计到2022年,流失7500万个职位的同时将新增1.33亿个职位。报告的这一观点也引发业内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将有哪些重要变化呢?

首席评论丨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就业市场?

李兆琦(美世中国区CEO):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企业或者用人单位带来的影响,应该说是非常广泛而且深远的。我们今天可以先聚焦在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以及它们带来对组织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看。工作的内容上,有很多工作会被技术取代,当然也会有新的工作由技术产生。取代的比如在超市的收款工作,比如说长途货运司机在无人驾驶技术普及之后,这些工作有可能就会消失。那么新兴的工作也会有。我们预测,实际上是在30年之后的工作当中,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70%,也就是说,有30%的新的工作岗位我们不知道是什么。

林凡(脉脉创始人兼CEO):有几个大的趋势,第一个大的趋势其实还是高端人才的价格,或者高端人才的工资水平会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中国人才市场的高端人才的价格跟欧美国家基本上走平了。举个例子,比如说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可能在国内的年薪差不多200万到300万人民币,在美国硅谷差不多30万美金到40万美金。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趋势,就是人才竞争让高端人才的价格越来越高。第二个是,人工智能其实在慢慢改变就业的劳动力分配,明显大家能够体会到的例子是,如果人工智能的智能驾驶、无人驾驶能够形成规模,现在广大司机的职业可能就会逐渐消亡。另外,现在其实比较多的在企业界还比较成熟的是,人工智能的教育方式在逐渐取代一些中低端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通过人来做中低端的技能教育和教学的。

张立钧(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我们认为未来应该是20年之内,中国的就业市场大概有26%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是我们一个预期的场景,有一个极端的场景,也有一个相对保守的场景。但同时,人工智能又带来额外38%的工作,所以它的净差是12%,是正面的,人工智能对未来20年中国的就业市场是一个正面的。

人工智能替代人会很快发生吗?

伴随技术的革新,部分工作岗位将被机器或人工智能取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这一变化会很快发生吗?

朱和丰(海德思哲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兼中国政府关系与生命科学业务部主管):人工智能AI这个理论其实已经存在五六十年了,五六十年有高峰有低谷,现在正好是一个马上高峰的阶段又要到来,AI这次高峰过来以后,对职场里的人的影响会很大。

李兆琦(美世中国区CEO):确实是有一种预测是说,在很快的时间之内50%的工作都会被AI取代。我们美世的观点基本上是说,尤其在短期之内,这种比较悲观的情况应该还是不会出现的。我们大概的预测是在5到10年内有10%的岗位会消失,另外还有35%的工作需要重新设计,有可能会从事一些更高端、更复杂、更需要智慧的这部分内容。

林凡(脉脉创始人兼CEO):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今天说AI或者人工智能会很快改变产业结构的人都是不懂技术的人。因为我是技术出身的,我在技术出身的这个圈子里面,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没有那么乐观。通过人工智能改变很多行业,我觉得应该是以十年甚至二十年为周期完成这个过程的,它的速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

张立钧(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也不排除在某些工种领域因为某个技术的突破,它确实能够完全自动化。如果本身就是很低端的,某个技术真的是用非常低的成本直接取代掉,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大的方向来讲,我觉得还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报告,我们是从长远的20年去看的,我们不觉得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会说有很大颠覆性的变化。因为AI其实有很多不同的所谓AI的技术,有些是纯粹自动化的,有些是非常智能化的,那这两边其实有很巨大的差异。另外,很多东西也取决于政策以及社会的接受度,因为我刚才也强调到,科技的变化,我们要确保整个社会对比较脆弱的人群,会受到比较大伤害的人群,要怎么从包容性的角度来确保这些新的技术对整个社会主体是带来一个正面的影响,这就需要从政策的层面、社会的层面去介入去影响。

人工智能时代,哪些工作更容易被机器替代?

李兆琦(美世中国区CEO):通常说把工作分成三类,一类是事务型的,一类是专家型的,还有一种是关系型的,所以你可以想象,最容易被取代的还是事务型的,专家型的可能次之,关系型的可能再排得往后一点。有可能这些律师的助手,他们原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查案卷查案例,现在交给一个机器去做,有可能以前这个律师需要很多助手,现在用一个机器就够了。但是人和人之间,咱俩坐在这儿,我见了你才能聊出天来的这种,还是很难被取代的。

林凡(脉脉创始人兼CEO):我觉得每个人其实挺好判断的,如果那些不需要太多动脑,只是简单重复或者简单拼速度的,这个工作是很容易被电脑取代的。但是如果不是这种类型的,你要花很多的思考,花很多的想象,但是这个思考和想象还有一个前提条件,不是一个既定的规则体系,因为像围棋、开车,都是有一个很既定的规则边界在那的,这些都是电脑比较容易取代的。就是有规则,需要一些简单的判断或者思考,都容易被电脑取代。如果没有规则没有边界,你今天说采访一个人,其实没有什么规则,这个时候你的工作就很难被电脑取代。

人工智能时代,会创造哪些新的就业机会?

张立钧(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机器本身不可能说会自动生成这些编码(应用在金融领域),你要去编程,而且你必须要懂很多我们讲所谓的金融行为。所以这里面就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工种来。相当于比如工厂被流水线取代了,被机器人自动化取代了,但是机器人需不需要另外一家工厂去造,这些工厂去造这些应用AI的硬件跟软件的时候,就产生了新的围绕AI产业的工种。我觉得我们在做分析的时候,从经济学来讲,他失去的工作是一个替代作用,新带来的工作并不只是直接说,因为我有这些新的产业产生的新的工作。这些人工智能取代之后,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整个产出和生产率,当效率提升的时候成本会下降,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对于整个终端的消费者来讲,整体的收入水平是提高的,就会花更多的钱去做别的事情,还有时间也多了,就会想比如去旅游、消费、娱乐,或者其他的这种消费产业就产生了,这个新的消费产业是不是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

人才市场供需会呈现什么样的变化?

李兆琦(美世中国区CEO):通常我们会看到一个金字塔形的形状,就是这个低端人才需求比较多。我们预测将来的人才结构有可能会变成一个菱形,也就是说,它比较低端的工作是由机器和AI来做的,举个例子富士康两年之内用机器人取代了6万工厂工人。那么高端这点也会在用工形式上发生变化,比如说这些数字化的人才,他们非常稀缺,就是你想通过一个传统的雇佣全职的工作,有可能你找不到人才了,这个时候你必须和别人分享人才,你通过共享人才库、人才生态各种形式,在企业内和企业之间形成这种高端人才的共享。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挑战?

朱和丰(海德思哲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兼中国政府关系与生命科学业务部主管):从管理者来说,他自己要知道什么是AI,对他们自己的企业,他自己不了解,他们底下员工怎么会有这种心理准备?这非常非常关键。

潜源(万宝盛华集团大中华副总裁):近期比如说大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师,可能就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新的技能。如何进行数据的挖掘?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建模,进行数据的决策等等?这样一些新兴技能的展现,其实都是工业4.0时代下面带来的人才需要面对的新的领域和挑战。因为技能革命,数字化时代技术革命的需要,这些人群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不仅仅是个人在组织当中做的这份工作。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工作是不是能够助力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管理者有没有去了解过员工本身的需求,他是如何看待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

李兆琦(美世中国区CEO):我们其实看到对银行业的冲击,银行的柜员除了做现金交易之外,能不能变成我们的理财顾问?我们看到了其实大的企业,领先的企业,也是受冲击最大的企业,其实它们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跟银行做的项目很多都是这样的,你要看你整体的员工里面有多少工作实际上将来是被机器取代的,有多少人是需要转岗的,你在这个转岗当中让他们做什么,将来你的人才战略是什么样的。基本上从现在开始要打造你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才的战略、相应的组织形式,确实都是要提上议程的。银行的柜员这些问题,他们如果一辈子只干这一件事情,他们所做的事情本身不会存在,不光不在这家公司存在,在其他地方也不会存在。对这样的人我们怎么给予他们在转岗上的支持,而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这是比较需要关注的事情。

人工智能时代,该如何做好职业选择?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一份获得薪水的工作,而是一份成就终身职业理想的事业。而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拥有不同职场经验的人,在人工智能时代,面对同样的外部挑战,他们对于职业发展的追求和选择偏好也有所不同,职场专家们又是如何建议的呢?

朱和丰(海德思哲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兼中国政府关系与生命科学业务部主管):每个人留在一个公司或者选择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的话,出发点只有六点,第一个,他做什么;第二个,他整个职场需要的道路在什么平台上面,他下一步怎么走,这个平台能给他带来什么;第三个,和老板的化学关系和信任程度;第四个是公司的品牌和文化;第五个是薪酬;第六个是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每个人都是这六点,大学毕业也是这六点,但是你做到非常高级管理岗位的时候也是这六点,但是一二三点的优先度是不一样的。假如说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第一点要的是什么?可能是薪水。第二个是什么?公司的品牌光环。可能第三是他职业发展前途。但是高层人才,第一点一定是跟老板的化学关系和信任程度,第二是和公司的品牌文化的契合度,第三是整个职场的下一步,这个平台怎么帮助他走到职场的下一步。所以在职场每个阶层的人的一二三都是不一样的。

潜源(万宝盛华集团大中华副总裁):可能大家会说千禧一代(1982年-2000年出生,在2000年以后成年的一代人——编者注)很懒散,有很多观点,在我们调研当中,43个国家,5万多个组织,这当中相应的个人其实也会涉及到大概2万多个个人参与调研的“千禧一代”。这当中其实他们对于整个职业生涯的考量,特别是承接工业4.0的背景之下,其实大家对工作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千禧一代,他认为我的一生会有很多份工作,我的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职业生涯发展。所以在组织留人的时候,薪酬福利是不是最重要的?依旧是,30%多的人会认为薪酬还是最重要的。但是如何在我现有的岗位上获得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技能,这可能是排名第二位的,而且和薪酬福利相差不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和原先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同时,在国内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希望我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也是大家在考虑自己的工作以及职业生涯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适应力、韧性、对于数据分析决策方面的明智程度,还有你内心对于创业或者是责任感的激情,这几个方面是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很重要的在甄别人才以及发展人才当中很重要的四大点,这和以往可能会有所不同。

林凡(脉脉创始人兼CEO):每个人其实要能够不断提升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其实主要的环节,一方面还是来自于自己不断的学习,第二方面来自对工作上的各种挑战和难题的克服,才能超越自我。第三个来自于更好的职业人脉网络的建设,最后还有可能是适当对自己有一些包装。


第一财经《首席评论》出品

本期节目

编导:芮晓煜

制片人:尹淑荣

责编:李燕华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