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开业6年,首家深港合作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已有10万多人次香港人就医。
这是第一财经记者最新获悉的数据。在这10万多人次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深圳或周边城市养老的香港人。他们或是住在养老院,或是买房自住。医疗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三年前,深港两地政府在跨境养老医疗上加大合作力度,香港特区政府允许70岁以上的老人在首家试点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就诊时使用医疗券,以支付部分医疗费用。
这激发了香港老人来深圳养老的热情。不过,他们也盼望,医疗券的支付额度能增加,覆盖范围能从门诊扩大到住院。当地观察人士称,目前两地在跨境养老医疗合作上的体制基本已经理清,如果能解决这些细节问题,未来港大深圳医院的试点经验有望扩大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
赴内地养老需求旺盛
香港人来内地养老的需求显而易见。相比于内地,香港的老龄化更严重, 老龄化的速度也更快一些。
香港复康会总监周惠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引用了一组数据: 2017年,在内地, 65岁以上老人人口所占比率为10.5%,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8%。而香港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6.5%和31.5%。
香港目前的养老院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需求。周惠萍说:“香港的养老院太少了,不够用,所以很多香港人来内地养老,尤其是深圳。养老主要分成两种方式:住养老院和购房自住。”
66岁的香港人陈明(化名)现在基本上全年都住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身边有不少亲戚朋友像他一样, 已经来深圳养老,或者计划老了之后来深圳,“虽然这里物价房价也高了,但是与香港比起来,还是要低一些。而且这里居住环境好,亲戚朋友多,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医也方便。”
民众态度更加包容、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服务供给日趋多元……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河南省正着力推动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去年底开始,乘客可在港铁部分站点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购票。 (资料图)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日公布,香港“智慧支付普及指数”为53.9,高于50的分界线,反映“智慧支付”概念在香港已开始成形
台湾地区多年来面临低薪问题,近日有香港求职者在高雄遭遇了这一问题并向媒体吐苦水。在台就读的香港毕业生梁欣仪在高雄求职受挫,觉得十分泄气,因为两地起薪差距很大,高雄开的薪水连香港一半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