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9月1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即迎来了不少业内重量级嘉宾分享观点,两家语音转文字产品也展开了一场放在“台面”上的较量。
在大会讲台上,分布屏幕两边的分别是科大讯飞和腾讯提供的服务:讯飞听见和腾讯同传。
在上午的中文为主的语音转文字过程之中,两位公司掌门人点燃了大众比较的热情。
“今天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应用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现场采用依靠机器完成,而不是人机协作,这需要很大勇气。这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结果。”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主题演讲时不忘推广自家的产品。
随后上台演讲的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也不甘示弱:“我们希望用机器帮助顶尖同传更好的发展他的能力,机器和人未来必须是协同的。”
两家的气氛剑拔弩张。那么,究竟胜负如何?
几经较量
“扫到科大讯飞的二维码了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午餐间歇,媒体记者们焦灼地互相打听着。
两家人工智能公司产品在完成中文同传的部分表现都不错,奈何各家媒体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后方传递最新、最快的消息。
在前端,刘庆峰不忘亮出“杀手锏”——会议的同期速记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这绝对赢得了现场记者的“一致拥护”。要是从服务现场的角度来看,科大讯飞绝对打赢了一张感情牌。只可惜二维码出现时间所限,大部分记者都没能享受到这一“福利”。
到了下午,国际嘉宾的演讲增多。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目测,两边的同传都能够基本准确地传递嘉宾的现场表述,中英文实时跟进。
从英文流利程度来看,似乎腾讯同传更胜一筹。每逢嘉宾进行演讲语种切换,而科大讯飞的现场反应速度需要更长时间。
然而,到了日本人工智能协会会长、三菱化学公司首席数字技术科学学家浦本直彦发表演讲时,腾讯同传直接“罢工”,科大讯飞则凭借实时将现场同声传译的中文语音转文字继续工作。
就此双方打成平手。
正如马化腾演讲时指出,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而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刘庆峰则在演讲时称:“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关键是什么?第一算法突破,能否让人工智能不用大量数据训练自主学习,行业人工智能变成通用人工智能。第二,脑科学和数学建模方法相结合。第三,人机耦合一定是人机协作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我认为人机耦合不仅仅是技术发展趋势,更是社会伦理的要求。”
科技含量
同台较量的“热闹”背后,是两家公司身后的实力积累。
马化腾称,腾讯同传是腾讯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腾讯翻译君提供翻译,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第一财经了解到,腾讯同传现已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案例”。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同时,为了优化机器翻译的体验,腾讯同传召集了国内翻译和同传圈的专家学者队伍持续展开研讨,同时腾讯翻译君还与北京语言大学就同声传译的人机结合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讨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在文本翻译和同声传译的协同方法,从而有效改善机器翻译的质量并提升人工翻译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马化腾说。
在NLP领域,腾讯专门成立了灵格实验室(Tencent Lingo Lab),聚焦于NLP领域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腾讯灵格实验室是基于MIG腾讯翻译君、QQ浏览器、腾讯叮当和腾讯地图的NLP研发力量创办,旨在推动“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生成”、“机器翻译”、“知识图谱”及“常识利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探索潜在的与NLP相结合的业务场景,为业务产品提供可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已经在腾讯翻译君、QQ浏览器、腾讯叮当和腾讯地图产品中应用落地。
在语音转文字的难点上,刘庆峰和马化腾的观点是一致的,包括方言口音情况和噪音环境。“生活家庭环境当中,在多人说话情况下能否做到准确,这是国际语音识别关键,核心是噪音多、通道多,多人说话情况下语音识别能否突破。”
在他看来,今天随着语音识别技术进步和数据不断积累,在安静环境下有很好的麦克风,有演讲主题,也有嘉宾念稿的时候,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很高。最难的国际比赛是在噪音环境下进行的。
过去几年中,科大讯飞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在今年7月1日刚刚揭晓的最新国际英语合成比赛“暴风雪竞赛”当中,科大讯飞第13次蝉联世界第一,也是全球唯一机器语音合成技术超过真人水平的企业。不久前,科大讯飞在国际模式识别大赛当中,所有三项图文识别比赛我们都是全世界第一。
无论是马化腾“目标是做各行各业数字化助手”还是刘庆峰“机器和人未来必须是协同的”,最终目标并不矛盾:我们都希望AI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
责编:乐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