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个图章给我们企业在上海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直都把外资委当成娘家看,有什么问题就找他们,一是他们都能理解,二是他们出面有用。”作为外资企业的代表,任香港瑞安集团瑞红新城顾问20多年的王志祥回忆起30多年的“一个图章”时这样表达。
他口中的“娘家”外资委即30年前宣告成立的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也就是“一个图章”机构。
用曾任外资委主任、现任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刘锦屏的话来说,上海创设的外资委所行使的职能不是联合办公,而是把其他委办的权力集中到这个新的机构,把各委办的审批印章收掉,变成1个印章。
和此前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需要跑到各个委办盖齐126个图章相比,“一个图章”实现了外商投资的流程再造和体制突破,大大降低了外资入沪的难度、提高了效率。正是这个打破常规、全国首创的壮举,撬动了成千上万家外资涌入上海,也拉开了上海改革开放的序幕。
126个图章合成一个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仅凭一年十几亿的新增财政收入,难以改变当时基础设施落后、城市面貌破旧的局面,必须眼光向外,加快吸引外资。然而,由于没有专门的外资服务机构,外商入沪的审批手续极其繁琐。一个100多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要找四五个委办、盖上40多个图章,一些规模更大的项目甚至要盖126个图章,耗时长达一两年。
原外资委审批处处长、现任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朱文斌表示,人生地不熟的外商来了上海还得各个部门一个个拜访,繁琐的手续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热情。
上海的发展需要速度,更需要效率。1988年4月,朱镕基就任上海市长,开始着手改变上海的外商投资环境。他提出,政府应该为外商服务,要设立“一个图章”机构,把126个图章变成一个大图章,还要求把能力最强的干部调到这个机构来,一下子搞上去,改变上海的形象和信誉。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1988年6月10日,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对外宣布,外资委行使“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的工作方法,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体现权威,由时任市长朱镕基亲自兼任外资委主任、时任副市长黄菊兼任副主任,由市计委、经委、建委、外经贸委主管相关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外资委员(副主任)。兼任的同时,原有的职务并不免掉,只是在制度设计上,把上海市计委对外资项目立项的审批权、市外经贸委对外资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权、市经委对外资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权,统统收到了外资委。
“我原来所在的外资委审批处,就包括了规划局、土地局和环保局等各部委的相关干部,大家每天上班拎着包到我们这里来,碰到和他们相关的问题就带回去解决,不用外资企业一家家跑。”朱文斌表示,这一体制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的服务理念,也明显提高了企业申办的成功率和效率。
时任上海市计委副主任、外资委委员吴祥明分析称,外商只要找到外资委这一个机构就可以了,外资委会主动协调、内外结合,指导外商完成各种申办程序,并通过内部协调,把外资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解决掉,以帮助外资达到办成条件,盖一个图章批复即可。这种主动帮外资想办法的做法,大大改变了上海在外商心中的形象。
“当时在外资委的审批处有句话叫,审批的过程是协调的过程,是帮助外资解决困难的过程;要做企业的娘家,帮助企业而不是设置障碍。”朱文斌深知,初来乍到的外商并不知道哪些机构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哪些又是陷阱,因此还是最信任政府。
从时间上看,过去外资项目审批,从立项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再到合同章程和证书,一个流程走完耗时一两年。外资委成立后,简化审批程序的同时,却也完成了所有该有的程序,如果土地和其他方面没有问题,一般两三个月就能完成审批。
王志祥回忆说,“一个图章”让瑞虹新城的一个项目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审批,项目相关的所有问题都由外资委协调各个部委解决了,也由此创造了“当年谈判、当年签约、当年动迁和当年开工”的纪录。
外资委成立后,还兵分14路,逐户拜访了上海市200多家外商驻沪机构,向外商介绍新机构的职能。这种服务理念冲击了当时根深蒂固的“审批政府”、“管理政府”的传统观念,也成为了上海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次成功尝试。
为了做好服务,外资委的大门随时敞开,外商可以直接进入,不需要介绍信。大到中外合作方的矛盾,小到一个电话、一具煤气,都会找到外资委。外资委也总会为企业出面,亲自跑腿协调解决。“有些人说,你们做得太多了,这些应该企业自己来做。可我总是说,政府有权力,但别忘了为企业服务。”刘锦屏这样说。
为外资服务的理念传承
从历史数据看,上海外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1年,每年合同外资达1亿~2亿美元,其间共吸引项目1227个,合同外资16.3亿美元;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每年的合同外资为几十亿美元,10年共引进项目2.35万个,合同外资达511.67亿美元;第三阶段为高位运行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上海每年吸引的外资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这些都离不开外资委的贡献。
2008年10月,外资委完成了历史使命,其有关职责划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服务外资企业的重任交给了市商务委。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朝表示,商务委传承了外资委服务外企的理念,要把企业的困难都接过来,而不是踢出去。为了做好服务,商务委每两个月会举行一次早餐会,邀请外资企业的高管和海关、税务等各部委的领导,就政策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沟通。
对于外企反映的诸如人才政策、公平竞争、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工业项目用地等共性问题,商务委试图通过出台文件予以解决。比如去年出台的“上海外资33条”、制造业利用外资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而上海自贸区率先探索的对外商投资施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以及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外企合同章程从审批改为备案管理,都让流程进一步简化。
杨朝提出,对标国际标准和规则,上海还有很大需要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比如负面清单从最早的190多条到现在的40多条,还远远不够。现在对于外资企业的认定,还是按照企业的注册地,但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是会穿透到谁投的钱,这也是上海下一步要突破的。另外,对标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上海也需要持续改善。
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引进外资总体向好,规模企稳回升。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共新设外资项目2177个,合同外资21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实到外资85.61亿美元,同比增长6.3%。合同、实到外资双增长,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9.31万个,合同外资4457.28亿美元,实到外资2317亿美元。其中,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保持增长,地区总部项目稳步增加。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42家,其中亚太区总部77家,投资性公司355家,研发中心434家。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纳入可比口径的1.37万家外资企业运营情况监测结果,2018年1~5月,外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纳税总额增长13.1%,利润总额增长17.6%,就业人数下降0.9%。
责编:杨志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