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回升态势。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6日在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PPP项目,鼓励各地分类施策,对商业运营潜力大、投资规模适度、适合民间资本参与的PPP项目,支持民间资本控股。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下一步,将从放宽准入、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信息服务、产权保护五个层面发力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发展的良好势头。
民间投资运行呈现“两稳两优”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前7个月达到了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
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表示,今年以来民间投资运行总体呈现出两稳两优的特点。
韩志峰表示,第一稳是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增长的势头比较稳。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始终高于全国的整体投资增速。第二稳是民间投资占比比较稳。今年1-7月份,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是投资的主力军。
第一优则是民间投资的结构有所优化,在整体的制造业投资当中,民间投资的占比超过了80%。今年1-7月份,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8%、19%,远高于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增速。这也反映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民营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在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投资行为。
第二优是部分地区民间投资增长趋势优。1-7月份,浙江、广西等17个省份的民间投资增速超过了10%,其中福建、湖南的民间投资增速超过了20%,对全国民间投资增长形成了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
PPP模式是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欧鸿表示,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PPP项目。鼓励各地分类施策,对商业运营潜力大、投资规模适度、适合民间资本参与的PPP项目,支持民间资本控股;对投资规模大、合作期限长、工程技术复杂的项目,鼓励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投标体等多种方式参与PPP项目。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实际效果比社会预期好。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已中标PPP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或单独中标的项目约3800个,占比接近47%。杭绍台铁路是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局等推出的8个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之一,成为首个民间资本绝对控股的高铁PPP项目。
今年1-7月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3%,增速比基础设施投资高1.6个百分点,反映出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势头仍然较好。
韩志峰表示,将进一步破除制约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困难和障碍,切实调动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积极性。继续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重点选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策科学合理、回报机制清晰明确、合同规范、使用者付费为主的PPP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发改委将督促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联、行业协会等加强合作,持续做好民营企业PPP项目推介工作,多向民营企业推介回报机制明确、运营收益潜力大、前期工作成熟的PPP项目。在试点、试行的基础上,督促各地抓紧总结经验,鼓励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丰富民间资本投资机会。
韩志峰介绍,同时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PPP项目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PPP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履约情况。督促各地政府严格履行各项约定义务,做出履约守信表率,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
五大层面发力促进民间投资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鼓励社会投资39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10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欧鸿表示,当前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领域对民间投资进入仍存在隐性门槛,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负担重等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发改委已经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文件对相关工作做出部署安排。下一步,将从五个层面发力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抓放宽准入。继续大力清理针对民间资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各类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下更大力气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解决好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
二是抓政策支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研究推广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做法,鼓励地方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支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是抓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力度,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解决好“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
四是抓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数据资源集中和权威的优势,有效释放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信息,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向,向民间资本集中推荐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引导民营企业通过PPP模式规范参与基础设施等补短板建设,解决好“不知道往哪投”的问题。
五是抓产权保护。推动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地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问题,增信心、稳恒心,提升民间投资的“安全感”。
责编:汪时锋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乔雪峰) 近日,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对外公布了《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下称《清单》),《清单》共2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