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多年来,“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一直在和几位著名经济学家一起做经济学知识的大众普及。薛兆丰走红后,周航写过一篇反思文章《我们为什么干不过薛兆丰》,认为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课程是按照商业的逻辑做事,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去设计产品,“这样一来,商业利益和用户所获的价值就构成了一个双赢的完美闭环”。
口语化授课引发争议
几乎与此同时,薛兆丰也引起很多争议。去年底,北大国发院教授唐方方对他的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并说他不是北大人事处登记的教授,在外面的讲课是利用北大品牌进行背书,属于“误导用户”。不过《新京报》后来的报道指出,北大教授分为事业编制和院聘教授,薛兆丰属于后者。
今年2月,另一位同侪、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发表博文《为什么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语气强硬地指出“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必定是三流的”。由此引发了一场究竟何为“一流”和“三流”知识,以及网上究竟能否获得“一流”知识的争论。《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出版后,汪丁丁看了薛兆丰另一本著作《经济学通识》的序言,又在朋友圈表示,不认同他“试图从日常口语概括经济学理论”的表达,像是“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写的”。
随后,薛兆丰在“得到”节目中回应,《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的意义,就是尽力消除“知识”的神秘感,他进而反击:“有这样一些学者,以为知识天然地就分为三六九等。但在我们的专栏所讲解的知识体系看来,知识的深浅轻重,是以理解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准绳的。没有什么知识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那些只能用来‘端着’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