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精准扶贫要防止养懒汉

2018-08-02 09:20:3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在接受《中国经济报告》的采访中有一段关于精准扶贫的认识值得讨论。

中国经济报告问:“脱真贫、真脱贫,到2020年就剩三年了,任务不可谓不艰巨。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呢?”

叶兴庆答:“从十八大到去年,这四年间已经解决了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现在还有4000多万。这4000多万贫困人口,具体分两种情况: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扶贫能够脱贫;还有一部分是今后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的。现在农村有低保制度,低保制度如果与精准扶贫的政策衔接好,如果能做到应保尽保,仅靠低保就能够对他们兜底。当然,我们并不会满足于这个标准,贫困人口处在低保水平上是不行的,希望通过产业发展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还是会有办法、有能力的。”

叶兴庆认为,现在的精准扶贫其实是在想办法让尽可能多的扶贫对象过上比低保更好的生活,否则就不用精准扶贫。他认为“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就是产业扶贫。之所以强调“产业”,是因为只有产业扶贫,才能让他们长期、可持续地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些地方发展产业确实有困难,我们就通过其他办法解决,例如通过国家的生态建设项目为贫困农民提供生态养护的公益性就业岗位,让他们获得稳定收入。

按叶兴庆部长关于精准扶贫的意见,对于完全没有劳动力的农村贫困户,就只可能通过低保兜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最好的办法是“产业扶贫”,只有通过产业扶贫才能让他们长期、可持续地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缺少发展产业条件的农村,也可以通过提供生态养护公益岗位,将扶贫资金分记到贫困户实际上由合作社或带头能人使用,再将资产收益返还贫困户,从而让贫困户获得较低保更好的生活。

显然,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若只是通过低保兜底来脱贫,有养懒汉的嫌疑,就失去了通过精准扶贫来让贫困户过上更好生活的机会。

不过,对于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虽然可能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而长期、可持续地过上更好的生活,问题是,贫困户往往是农村中能力最差、对市场信号反应尤其弱的农户,发展产业必须要面对市场,这些缺少能力的农户也许在生产中还能勉强胜任,在面对市场时却往往缺少基本的应对能力。尤其是在当前农产品总体供给过剩的背景下,产业扶贫可能让贫困户在面对市场时有更多亏损,甚至有很多非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遇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落入到贫困中来。我在全国调研很少见到产业扶贫成功的案例。

叶兴庆提出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办法来扶贫,这个办法的好处是,贫困户正好有劳动能力,而国家进行生态建设需要有护林员进行森林养护,两者结合起来就能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来源,从而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

但我到一些山区调研发现为贫困户设立的护林员公益岗,实际上只发钱,而几乎不护林、不做事情,或只象征性地做点事情。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贫困户即使有劳动能力,其劳动能力往往也相对不够健全,他们护林更多只是象征性的。

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正常的健全的劳动力完全可以到贫困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收入。一个农户家庭只要有一个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其工资收入就足以让这个农户家庭摆脱贫困。

最后一种将国家分配到农户的扶贫资源交由合作社或带头能人使用,贫困户享受资产收益的办法,是当前全国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一种普遍做法。这种做法弊端也不少,其中关键是贫困户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也不参与任何劳动,却可以无偿地获得资产收益,因此就是典型的变相直接给贫困户分钱。分配到贫困户的国家扶贫资源交给带头能人使用,带头能人可能经营失败从而造成国家扶贫资源的损失,而带头能人使用扶贫资源所给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最多不过是银行贷款利率。若国家扶贫资源所要资产收益高于贷款利率,带头能人就会直接向银行贷款。若银行不愿给带头能人放贷,则往往是因为带头能人缺少可靠的抵押物或银行对带头能人经营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带头能人如果愿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来使用扶贫资源,他们的经营往往有很大风险,因为银行这样的专业机构都不愿意放贷。

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实践中就是将本来应当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或政府贴息贷款直接贷给当地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而由企业按当地银行贷款利率来形成所谓的资本收益,再将这个收益分给贫困户。这样的所谓“产业扶贫”当然与产业无关,也与扶持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愿望无关。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几乎任何有劳动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可以轻松地进城获取各种务工经商机会,并可以获得社会平均工资。一个农民家庭只要有一个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到这个全国劳动力市场上来,他的工资收入就足以让全家收入摆脱贫困。

因此,农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首先应当动员他们加入到全国劳动力市场。

当前扶贫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到清晰区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与缺少劳动能力贫困户上来。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收入低于低保户,就纳入到低保户中,通过低保兜底。有劳动力的农户则不能直接发钱,而只能支持他们通过自己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办法主要是鼓励他们进入全国劳动力市场,同时为他们提供进入市场所需的一切便利。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孙维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