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30万亿理财如何转型?银行资管老总探索“二次创业”

2018-08-01 09:08:1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一方面,资管新规的配套细则较预期有所宽松,另一方面,近来货币政策对市场呵护有加,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然而对银行而言,转型仍然面临重重挑战——从投研能力、运营体系、销售、风控、科技再到同业生态,都可以说是一次“二次创业”。

自今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下发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正经历着艰难的转身。截至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高达近30万亿元。其中,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环比下降1.18万亿元。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令市场的目光再度聚焦到30万亿级别的银行理财之上。

“如果说理财新规推出前,银行的状态是迷茫、业务停滞,而在新规和细则推出后,银行才能有的放矢地推进转型。”建行、兴业、广发、招行等银行的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均认为,新形势下传统的业务模式已难以为继,银行如何把握新的机遇,找准转型的方向、抓紧补短版、深挖自身优势,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取得先发优势,是当前银行资管要解决的问题。

理财转型挑战不小

尽管理财细则比预期中更兼顾实际,但银行仍然感到压力不小。

“银行理财转型难度非常大。一是理念上,包括战略定位、经营理念等,过去表外业务在模式上主要是作为表内业务的的延伸;第二个是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变化对于全行业务的管理,包括跟其他业务的协同、配合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第三是产品转型,转型期要同时面对三个产品形态,老产品、过渡期产品和新产品。”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苑志宏在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期间表示。

面对复杂的情况,她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有一定体量的银行,未来一定转型为全能资管机构,进行全市场、全产品、全渠道的覆盖。第二,资管新规下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有差异化竞争。

另外,IT系统其实也面临较大转型压力。苑志宏称,“过去IT整个系统是围绕着资金池运作而搭建,未来第一个目标要达到像公募基金一样覆盖全业务流程系统,从IT到投研,到风控,到运营估值整个全流程系统化。利用金融科技成熟的成果,推动智能化的发展。”

“最近半年更多的是迷茫,担心做的事情回过头来看又不合规,又成为压力和包袱。但现在与其说在这个时候那么悲观,倒不如说新规真正的开启了大资管的新时代。”兴业银行资管部总经理顾卫平透露,具体到转型,银行的理财在销售方面要跟上去;产品上,过去各个产品投资组合都是雷同的,今后在产品的设计方面确实要根据客户进行一定的细分,例如区分中高级客户、普通客户,区分偏收益和偏流动性等;在资产的配置上,过去偏重于信用风险,忽视利率风险的管理,现在要迎头赶上。

其实,多数银行也已经在着手推进转型。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魏青介绍,招行已经在做一些转型过度的准备,比如,新规以后结构化存款和保本理财就不再归到银行理财规模里了,已经在内部安排,准备从资管部移交到金融市场部。“从规模的角度上来说,大概6000亿已经开始转型。另外,在投研一体化的研究上已经着手布局了,成立了几十个人投研一体化做研究债券的小组。”

未来,如何服务实体经济,也是理财的核心。建设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童文涛表示,对于新规的补充说明核心在两点,一是“实体经济”,非标有所放开,至少2020年非标在原有存量的规模下可以继续做;二是估值。“调整就是跟经济周期相一致,最后一定要落到实体经济,买信用债、做非标都是投资实体经济。”

顾卫平则说,现在的理财产品扣除结构性存款和保本外,规模约21万亿到22万亿元,其中大约16%为非标,债券约占45%左右,“如果各家银行都发行T+0产品,按15%计算就有3万亿规模,难以直接进入实体经济。”他认为,理财最终还是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但是目前的新规要求,实际出来的效果未必能达到这一初心。

理财子公司要找准定位

在转型过程中,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设立也是难以避免的话题。

7月20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其中提及已经起草《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待理财细则正式稿发布后,将作为其配套制度适时发布实施。

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公布时间并不会很快,一来因为此事并不十分紧迫,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禁止银行以当前的形式继续开展理财业务,且资管(理财)子公司的具体安排仍需时间。

陈芳表示,关键是将来银行系资管子公司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是什么样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主要还是优势互补,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配置与投资的双支柱’。”

她认为,银行的特点是在宏观和固收方面有传统优势,将来在权益、量化、策略选择方面要多下工夫。“将来的产品还是要符合银行的需求,即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尽可能减少产品波动。这一点做起来很难,尤其未来是以标准化的资产为主。”

作为银行传统优势项目的非标投资,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蔡涛认为未来银行仍应该深挖非标优势。“银行资管下一步应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非标投资的发展路径,保持区别于其他资管机构的独特优势,其中最关键的前提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中长期稳定资金。”

未来,母行和子公司的协调也是关键。魏青表示,“总体上,招行从上到下决策机制不会因为成立了子公司而内部协调更弱,成立子公司的原因主要是看好财富管理非常大的空间。子公司作为一个资管机构最核心的就是两块:一块是产品够不够好;另一块是产品有没有人买。”

她还透露,招行目前正在研究大类资产配置,“未来银行理财的客户大部分诉求是相对稳定的回报。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希望可以可以通过属性的区别和模型的配置达到最终效果,例如可以把风险收益比作为限定指标,风险收益的模型之下固收配多少、非标配多少、股票配多少,甚至还有一些别的商品或者衍生结构。”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子公司与现在部门运作会有很大差异。苑志宏认为,未来子公司的运作第一要立足于本行,又不能限于本行,也不应该局限于本行的客户。“还是要跳出去到外线去作战,因为整个市场太大了,未来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增速在增长。”据其透露,华夏银行现在也在启动代销,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充分的做大蛋糕。

蔡涛也表示,资管产品设计的再好也绕不开分销的问题,银行资管需要充分利用银行天然的渠道优势,不仅需要利用银行自身各分支机构,也要充分利用各类合作金融机构的代销系统,拓展销售渠道。在销售中需要利用大数据支持,提升销售的精准化程度。

编辑: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