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人造生命体”领域论文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2018-07-09 09:12:34      参与评论()人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所长、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会长刘陈立表示,“3年的时间,我国合成生物学的青年学者力量呈现出数以十倍的增长,凸显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最有可能产生新的火种,青年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我们希望此次青年学者论坛可以激发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火花。”

“合成生物学通过工程化的手段,不仅仅为解析生命活动的基本运作原理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解决人类在能源、环境和健康等领域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表示,“此次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正是为在这一年为合成生物学领域做出出色贡献的青年才俊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圳在中国甚至国际生物合成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Voigt评价,“在过去10年里,合成生物学领域发生了很大的进展,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深圳在整个过程中地位特殊。”他以美国为例,“合成生物学和工业界、产业界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很多合成生物学的结果是需要转化成产业,在美国产业转化最成功的地方在硅谷,深圳正好是中国的‘硅谷’,因此深圳对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确实,生物合成学领域的研究团队正在深圳聚集。

以戴俊彪为例,其在2017由清华大学转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成为该所合成基因组学研究实验室的领头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成立于2017年12月,旨在开展以产业化为导向的技术转化,力求发展成为国际上具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基地与产业创新中心。

另外,2017年10月26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乔治•丘奇也达成合作协议,宣布基于深圳国家基因库的合成与编辑平台建立乔治•丘奇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合成生物学家的一项宏伟目标为“书写生命密码”。2016年6月2日,国际科学家宣布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GP-write),目标包括在10年内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把合成大型基因组的成本降低为现在的千分之一。

戴俊彪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则是深入推动“国际基因组编写计划•中国”(GP-write China),这一计划已于2017年12月2日在深圳正式启动。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