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据沃尔夫冈·许布什勒博士介绍,巴伐利亚州GDP总量为5700亿欧元,在2010~2016年中,每年保持14.7%的增速,失业率维持在3.4%的低水平。如此亮丽的经济数据,中小型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前的几年,德国曾因过度依赖生产制造行业,不能足够快地过渡到服务业而饱受批评,甚至被嘲笑。但自危机爆发以来,这种看法已被完全扭转。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和美国,纷纷对服务行业进行了过度的投入,而忽视了生产行业,导致在危机中受创最大,而德国则受影响很小。这些中小型企业和隐形冠军以工业制造为主,把就业大多留在了德国,其稳健的经营方式,对德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影响。
稳健而低调的经营理念,也给这些隐形冠军带来长久的存活时间。据西蒙教授的研究数据,这些企业的平均年龄为66岁,38%的隐形冠军存在了100年以上。
德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隐形冠军?这也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士和专家一直研究的课题。在笔者跟德国一些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交往中,除了很多人提到的德国人严谨而理性的性格、对产权制度的保护以及双轨制的职业培训制度(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外,必须有固定时间在工厂实践和培训)外,还跟德国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密切相关。
德国企业的员工跳槽率非常低,很多员工一辈子就待在一家家族企业中工作。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薪酬差距不是很大。有长期生活在德国的朋友告诉笔者,一些公司的前台跟企业高管之间薪酬也就相差三五倍,不像中国一些企业普通员工与高管之间动不动几十倍上百倍的差距。
在很多企业,董事具有决策权,员工必须执行,然而,在德国并非这么简单。在许多公司中,员工就一些重要主题依法享有决策权。根据相关法律,在所有最少拥有5名员工的德国企业当中,员工有权选出“工会”,管理层在重要决策中须有员工代表在场;员工人数超过20人的企业,工会可在管理层事先未张贴内部职位空缺的情况下保护员工不被解雇。这些对员工的强有力保护,也为员工长期在一家企业中发挥工匠精神提供了良好环境。
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喜欢追求规模效应,喜欢做大做全,喜欢跑马圈地、上市圈钱,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成倍增长,这导致企业的寿命偏短,在遇到宏观经济周期衰退时,也给整体经济带来起伏波动的风险。
德国这些隐形冠军的成功事例,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作者系第一财经编辑)
作者:邵晓宁 编辑:徐小午 01 朋友S的故事:像狗一样搬家 我的朋友S最近一直因为房子的事而发愁。 前不久,他刚被房东通知在六月份之前搬走,因为房东把这套房子出售了。这是S不到2年内的第3次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