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媒发声:楼市调控为何跳不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怪圈?

2018-06-12 09:04:22      参与评论()人
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各地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多达159次。

调控城市从2017年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不止如此,进入商品住宅“限售”行列的三、四线城市拥有共同的特点,譬如,房价出现了明显波动;又如,投资投机需求明显强于本地自住需求,房地产调控大有“哪里炒房限哪里”之势。

有数据为证,据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显示,环比涨幅超过1%的16个城市中,三四线城市多达10个,其中丹东涨幅最快,环比上涨2%。

如果就事论事,政府楼市调控政策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打击投机炒房行为向“防守”相对薄弱的三、四线城市下沉,持续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政策指向毫无问题。

但如果将之放到更大的视野中观察,这仍然是我们所重复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套路。这些年来,这种“戏码”在各地接连上演,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以致无可奈何。

根本而言,这些年来,我们的楼市调控政策都深深打上了行政调控的烙印,始终没有跳出“调控—价格下降—放松—价格上涨”的怪圈,市场自发调控的影子太小,行政调控的魅力太大。

“有形的手”发力过猛,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就难以建立,以此轮三四线城市楼市调控为例,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和行政调控政策没有得到全面、深度融合,都在各自领域产生碎片化的作用,楼市调控整体功效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不止如此,楼市调控政策缺乏前瞻性,目光始终停留在一二线重点城市,对一、二线城市楼市调控之后购房需求和投机效应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的情况预估不足,当居民涌入三、四线城市购房或参与投机购房时,这些地方政府猝不及防,匆忙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出现应对能力相当脆弱的局面,陷入了哪里有问题就调控哪里、哪个地方政策有问题就修补那个地方政策的“调控陷阱”里,消弭了调控政策的连续性、整体性和严肃性,使调控政策成了缺乏权威性、或被随意搓揉的“橡皮泥”。还有就是楼市调控缺乏及时引导和跟踪监督,以至于不少地方出现楼市大幅反弹之后再紧急约谈。

宏观调控部门对形势亦缺乏全面研究和预判,尤其是对一些地方政府玩的放松楼市调控的小动作没有及时制止。比如原来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人才纷纷出台购房优惠政策,实质上等于变相放松楼市调控,无形中消弭了楼市调控整体功效。

因此,树立“一盘棋”思想,统一施治,共同构筑好楼市调控的牢固大堤绝非空话。

从根本上消除楼市调控“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的再发生,必须修改完善“因城施策”楼市调控策略,建立全国楼市调控统一的政策框架,对各地楼市价格波动进行灵敏反映,为各地适时实施楼市调控提供准确决策依据,堵塞一切投机炒作空间,使楼市调控政策效果在全国不同城市之间发挥出最大威力。

(原题为《楼市调控为何就是跳不出“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怪圈》)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