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经济可行性尚缺,亚行专家认为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并不高

2018-05-30 14:11: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再则,收入和需求的增长会创造就业,新技术也会创造新职业和新行业。”庄巨忠举例道,2005年到2015年期间,亚洲12个国家因收入和需求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总量超过了技术进步所替代的劳动力总量。技术进步使得总的就业减少了66%,这10年时间,相当于每年1亿的劳动力被减少了,但由于收入和需求的增长,每年增加的就业相当于1.30亿的人口,抵消之后,亚洲这12个国家每年增加3000万的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少卿也认为,没必要过多考虑技术进步一定会对就业带来持续的影响,技术进步并不是脱离人类的需求而独立发展的。“比如,自动化导致某个产业的数量急剧上升,结果是价格降的很厉害,但需求并没有大的增加。这样的话,行业的自动化水平进一步上升的经济可行性就变得不高,它一定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或水平线上停下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宪则提出,技术进步会增加人的闲暇时间和消费需求,这就会催生很多新的行业和就业。“比如,现在在健身、美容、旅游、学习、培训等领域,上海不断地开出很多新店。”

同时,庄巨忠也表示,新技术会给部分劳动力带来不利影响, 特别是那些从事重复性体力劳动的职业,这需要政府在教育和技术培训、劳动力市场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税收制度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前三个方面都需要钱,需要政府去支付,所以税收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非常大,过去这样,将来也会这样。工资大家都增加了,但高技术工人的收入增长会快于低技术工人。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税收增加政府收入,另一方面也能缩小收入差距。”庄巨忠对记者表示,目前,亚洲国家平均来说,政府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是很高,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例不高,这一比例在中国为1.5%不到,印尼是1%,孟加拉是1%不到,越南是0.5%,而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发达国家,在一占比在8.5%到9%之间,日本也有6%。

庄巨忠还提出,政府在支持新技术发展方面,要加强对电信、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要反对新技术企业的垄断,还有有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和数据的保护。

黄少卿也表示,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制度基础,比如在大数据时代,如果没有产权的保护,没有对隐私权的保护,对个人尊严的保护,没有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要想在这个社会当中拿到准确数据并且来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恐怕很难实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