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最近,网约车安的问题受到公众高度关注,滴滴顺风车司机涉嫌杀害乘客事件发生后,不仅滴滴方面出台系列整改措施,监管部门也在完善相关法规。
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纳入考核体系,明确网约车需要开展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规定,对驾驶员遵守法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运营服务等方面实施考核,考核期内得分低于3分的,按要求接受培训,并建立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档案。
作为近年出现的新业态,网约车行业发展迅速,需求也较为旺盛,初衷是为人们出行提供多元化服务,如今也已成为一大趋势。然而,随着恶性事件相继出现,网约车的安全性问题一次次暴露在大众面前。为规范其发展,国家及地方纷纷出台网约车新政,不过实践证明,从监管部门到网约车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仍然不少。
从企业的角度看,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约车,多是通过平台将两端的服务提供者个人与服务需求者个人联系起来。这种模式下,企业与司机并非传统企业雇佣模式,但企业可以筛选司机,出于保障乘客利益的考量,网约车企对平台注册司机应该加强审核。
目前的现实是,司机审核是一项颇为复杂且耗费成本的工作,规模大、利润率低的平台更加追求效率,在审核上投入较少。在当下流量为王、偏重估值的时代,企业纷纷选择了从商业和经济的角度来考量。此前,滴滴顺风车车主申请条件十分宽松,美团打车也因为招募条件过于宽松,甚至公然违反地区规定而广受诟病。
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网约车企应查漏补缺,堵上管理漏洞,比如在历次事件中暴露的客服夜间无人值守、人车不一或车牌不吻合等情况。以滴滴为例,日前顺风车业务经过一周整改后在部分城市重新上线,重大的调整包括需要车主和乘客都上传身份证照片外,还规定车主在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等,并就是否应在行程中对乘客进行录音等问题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网约车作为新经济不应被扼杀。但交通体系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人口、运力、调度等问题,相对于仍在灰色地带试探的美国,以及偏向“一刀切”保护传统业态的德国、日本,中国已在立法方面给予了网约车合法地位。此时,如何更好地引导行业发展,以及遏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众安全,成了监管部门致力的方向。
现实中,各地方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不一,但都在逐渐加大监管力度和完善监管细节。交通运输部方面近日表示,将加快清退不合格的车辆和人员,确保平台上注册的车辆和人员与实际的车辆、人员一致,并取得相应资质;同时,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联合的惩戒名单,今年7月底将完成网约车信息保质保量完整地传输监管平台。
日前有消息称,成立于2012年,至少完成8轮、总额超200亿美元融资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将于下半年启动登陆港交所的上市之旅。6年之间,得益于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滴滴成长为一家数百亿美元体量的大企业,同时也意味着滴滴需要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以回馈公众。
总体而言,面对共享经济需要开放心态,更需要总结经验教训。针对网约车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正成为社会共识,网约车亟须由乱而治。
编辑:许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