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其中,产业转移对接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而产业平台是产业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
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综合处副处长吴婷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省市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丰富、河北空间广阔、天津制造业突出等优势,打通创新链、贯通产业链、延伸园区链,“2+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产业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具体来说,“2”是指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4”即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
目前,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百余个,张承生态功能区农业、旅游、数据中心等绿色产业正在加快落地,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多个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
此外,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相关规划已经编制,京冀双方在共同推动共建共管体制创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自揭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达400余家,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完善。
“N”即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和沧州、正定、保定等特色园区加快建设,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以上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例,目前已吸引百余个项目落户,其中签约北京医药企业近80家,成为“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异地监管协同化”的范例。
此外还有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设立分公司3049家、子公司3100家。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