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兴市场遇“钱荒”中国独好,继续降准或可期

2018-05-25 09:32:1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人民币资产成“避风港”

相较于其他新兴市场,人民币资产可谓在今年切切实实地成了“避风港”。

首先,2018年人民币成了机构眼中的“避险货币”。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涨幅近8%,年初至今涨幅仍维持在2%的水平,CFETS一篮子指数从去年的94上升到目前逼近98的水平(5月18日为97.88),体现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走升。

“从企业头寸、交易头寸来看,眼下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趋势的判断是非常双向且对称的,经过过去几年的行情,大家的头寸管理渐趋理性。”林念告诉记者,现在人民币存在双向预期,尽管对美元小幅回调,但是CFETS指数比较稳定,并创下逾两年新高。

其次,外资持有在岸人民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占比大增,从此前的不到2%~3%飙升至近6.3%的水平,在中美利差收窄的背景下,外资的兴趣部分也归因于人民币的相对稳健。“债券通”自开通以来交易趋于活跃,4月日均交易量达到31.1亿元,相较开通后前3个月的日均交易量明显扩张159%。今年一季度“债券通”下的债券交易有67.5%为买入操作。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年初外资在不确定性强化、估值高企时出现减仓A股的情况,但记者了解到,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外资机构对A股的配置兴趣不降反升。

“我们完全对中国股市不悲观,在近期接触到的全球投资人中,多数对中国状况也相对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充足,且强监管是正确的方向。”香港惠理基金中国业务主管、投资董事余小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余小波解释称:“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因为人民币贬值、高杠杆、影子银行等,全球投资人有所保留和观望。但现在外资认为,中国在降低系统性风险,这是投资者乐见的,也有动力去进行估值重估。”

中国或“宽货币、紧信用”

随着新兴市场央行相继采取政策行动,市场也开始揣测中国央行的下一步举动。

中国央行在4月17日宣布自4月25日起降准100个基点,但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央行中性货币政策立场的改变。“是为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而进行的降准,整体资金宽松程度有限,释放流动性较为温和。”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